圖書標籤: 許知遠 傳媒 隨筆 新聞學 新聞 理想國 知識分子 傳播學
发表于2025-02-19
新聞業的懷鄉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是一部媒體評論集。許知遠從新聞從業者的視角,聚焦《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財富》《經濟學人》《連綫》等傳媒巨擎,對它們的經營理念、發展曆史、未來走嚮進行瞭有益的梳理,展現瞭這些傳媒帝國的媒體精神。作者迴看這個行業的往昔時,在書中漫生齣來的尊敬、懷念,以及鄉愁般的憂傷,對於今天的新聞從業者和媒體研究人員都不無藉鑒作用
編輯推薦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新聞業何為?
麵對通稿和“10萬+”,還存不存在嚴肅的新聞業?在曆史上,一代代媒體人懷抱著何種夢想投身其中,用自己的雄心和纔華重新定義新聞業?
媒體人如何捕捉新時代的風尚,《紐約客》可以告訴你答案
紐約豐富多彩的夜生活使得傢鄉暗淡無光,享樂主義更具誘惑力。舉止粗鄙的羅斯最終創造齣《紐約客》,是因為他成功地捕捉到新一代紐約人對於幽默感的理解。
避免取悅他人,不管是權力、市場還是公眾
2001年度風雲人物評選中,《時代》編輯躊躇再三,最終選擇瞭紐約市前市長魯道夫·硃利安尼,而不是本·拉登。很顯然,在尊重客觀與討好公眾之間,《時代》選擇瞭後者。
判斷力比勇敢更重要
中國新聞界有兩種人:有的人將自己想象成鬥士,認為隻要盡可能地披露真相,就越可能接近真理;也有人將自己的平庸推卸在製度層麵上,抱怨所受的阻攔,而隻要麵前這座大山消失,前途必然光明。
許知遠,作傢,單嚮空間聯閤創辦人,《東方曆史評論》主編,訪談節目《十三邀》主持人。代錶著作有《青年變革者:梁啓超(1873—1898)》《那些憂傷的年輕人》《新聞業的懷鄉病》《醒來》《一個遊蕩者的世界》等
重印瞭2005年的書。自序裏倒是耿直,說自己沒有重讀一次。前半部分介紹美國知名刊物,有點綜述意味卻沒能力展開,後麵對於齣版機構、編輯立場和讀者口味的三者矛盾的剖析算是唯一亮點。最後,許知遠在隨筆裏錶現齣來瞭不少矛盾或者立場含糊的狀態,開脫的說,可能源於他也處在觀察思考中吧,他嚮往獨立思考和自由人格,但始終沒能真正踏實地去成為一個知識分子,反復遊走在知識分子和媒體人之間,尷尬瞭這麼多年,現在已無退路
評分“我趕上瞭中國新聞業黃金時代的尾巴。1990年代末與21世紀初的幾年,加速的市場經濟改革、加入wto、新經濟的興起,都市生活與中産階級的湧現,催生齣新的、繁榮的新聞與知識的消費市場,也催生齣一批新聞界的明星人物,剛剛畢業的我也成為其中之一。這本書的主要篇章,皆寫於2001至2003年之間。彼時,我正沉浸於啼聲初試的喜悅中,在一份年輕的橙色報紙上,以主筆之名,對911後的世界、中國的轉型,做齣喋喋不休、經常不知所雲的評論,也暗暗期許,在一個迅速躍升的中國扮演李普曼式的角色。”
評分那一定是最美好、最理想主義、新聞業最蓬勃的時刻,但這樣的時刻是否已經過去,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反思的。
評分本來想瞭解一下新聞業 但是讀不下去
評分還可以啊,許知遠的溫情的一麵。作為新聞專業的我來說,也是一次科普瞭。摘最後一章的一段話吧:“我們一方麵應該從被迫斷裂的傳統中尋找精神資源,同時也必須藉助更為廣闊與久遠的世界文明傳統,而它們之間似乎又總是會形成某種衝突。”
这是我第一次读许知远的书,较早以前在一本来自香港的《亚洲周刊》上读到过许知远的文章,碍于很多繁体字的关系,所以并未认真仔细的读。所以,细细想来,这是我第一次读许知远的文章。虽然,在豆瓣在卓越上有很多人评论,许知远浪漫的文笔,但是请原谅,恕我直言,我并未看出...
評分是在图书馆读完的。最初是感动于吴晓波为此书所作的序。所谓勇气,有时并不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的坚持。所幸,这一路,志同道合者一直都有。
評分新闻应是正直道德的社会公器,人应是有尊严能思考的独立个体。 这本书以短篇小传的形式介绍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后期以美国新闻业为主的,众多天才媒体人和优质报纸杂志从无到有再由盛转衰的故事。那些不可一世的天才们在转瞬即逝的几十年中用工作定义了新闻理想,这个可能再也不...
評分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一直在为要不要考研反复作着斗争。如果不考研,我倾向于找一家自己很喜欢的杂志社工作。当记者,一直是我长久以来的愿望。然而,如今我几乎对所有的媒体感到失望,他们不过是广告商的掮客而已。 在20世纪,记者无疑是个辉煌的职业。《时代》《财富》《...
評分今天的许知远,已经不属于那个忧伤的年轻人的年代了。 还好,许氏的愤怒还在。 世界很大,你慢慢走。
新聞業的懷鄉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