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21世紀以來《紐約時報》的數字化發展策略和新聞工作現狀的近距離考察。
互聯網普及,社交媒體大行其道,使得《紐約時報》遭遇瞭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動蕩。一方麵,紙質版的競爭變成瞭電子版的競爭,不僅是同行之間,在《紐約時報》內部,紙電亦是敵友難辨;另一方麵,受眾不僅要求新聞的獲取及時、方便,甚而要求與之互動並參與新聞生産;而社交媒體在成為新聞記者信息源的同時,也衝擊瞭記者和媒體的傳統工作方式以及權威性。
作為全球媒體的標杆,《紐約時報》上至企業管理製度,下至新聞工作流程和記者的個人技能、崗位,都不再能夠滿足當下新聞工作的需求,不得不大量引入編程、網頁設計人纔並與眾多博主、網絡極客閤作,進行各種探索和實踐。這些方方麵麵的轉變值得新聞從業者和研究者思考、藉鑒,對於有誌從事新聞工作者或者關注時事的網民也未嘗不是有趣的讀物。
新媒体世界下的信息冗余是每个活在21世纪的人们所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每个人每日要面对的问题。移动通信和手持智能设备所开掘出来的内容矿藏更是有种取之不尽的态势,各类媒体形式,新老交融,每日高速流通运转的内容讯息,让注视着4-6英寸的一对对眼球目不暇接,所有分发、产...
評分新媒体世界下的信息冗余是每个活在21世纪的人们所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每个人每日要面对的问题。移动通信和手持智能设备所开掘出来的内容矿藏更是有种取之不尽的态势,各类媒体形式,新老交融,每日高速流通运转的内容讯息,让注视着4-6英寸的一对对眼球目不暇接,所有分发、产...
評分新媒体世界下的信息冗余是每个活在21世纪的人们所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每个人每日要面对的问题。移动通信和手持智能设备所开掘出来的内容矿藏更是有种取之不尽的态势,各类媒体形式,新老交融,每日高速流通运转的内容讯息,让注视着4-6英寸的一对对眼球目不暇接,所有分发、产...
評分新媒体世界下的信息冗余是每个活在21世纪的人们所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每个人每日要面对的问题。移动通信和手持智能设备所开掘出来的内容矿藏更是有种取之不尽的态势,各类媒体形式,新老交融,每日高速流通运转的内容讯息,让注视着4-6英寸的一对对眼球目不暇接,所有分发、产...
評分五星(满分五星) 一句话总结“什么样的信息更有价值”背后反应出“庞大的组织变革之下的矛盾与可能”。 整本书读下来,我一直不断有“这不就说我吗?”的感受,甚至是谈到《纽约时报》主动开始放弃追逐新闻的快,而引发了一些已经适应的记者不满时,我发现我甚至也有相似的感受...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9/16/%e3%80%8a%e7%ba%bd%e7%ba%a6%e6%97%b6%e6%8a%a5%e3%80%8b%e6%98%af%e6%80%8e%e4%b9%88%e5%81%9a%e6%96%b0%e9%97%bb%e7%9a%84/
评分流水賬,作者完全沒有重點。
评分車軲轆話有點多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9/16/%e3%80%8a%e7%ba%bd%e7%ba%a6%e6%97%b6%e6%8a%a5%e3%80%8b%e6%98%af%e6%80%8e%e4%b9%88%e5%81%9a%e6%96%b0%e9%97%bb%e7%9a%84/
评分這本書觀察瞭《紐約時報》2010年前後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並對互聯網浪潮中報社和新聞的發展趨勢作齣總結和預期。作者的態度基本上是樂觀的,在結尾他認為,過去160多年的新聞實踐能夠提供一定的藉鑒,而獨創性、人纔、質量、運氣將是報業生存的必要條件。不過《紐約時報》是優等生,尚且需要付齣巨大努力纔能有如今的成績,更何況其他的報社,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對於記者來說,要掌握的技能和素質日新月異,不變的內核是講好一個故事。這本書的寫法有點流水賬,沒有很明晰的重點,因此扣一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