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位古代詩人和一個現代闖入者
一場始於1600年前的詩歌沙龍
·
七堂圍繞“春天”意象與“青春”經驗的文學課,
以現代心理學解讀古代詩人,
詩與心靈自由飛動,
抵達詩歌中那些恍兮惚兮的微妙細節,
讓古代心靈中幽微隱秘的部分重見天日,
成為與現代生命體驗共情的豐富資源。
·
《詩人十四個》圍繞“春天”意象與“青春”經驗,用古詩詞闡釋友情、孤獨、情欲、死亡、彆離五種生命事件,渴求與接納兩種生命態度。全書根據這些主題分為七章,每章選擇兩個詩人,講解其在這一主題下的文學樣貌與詩人個人氣質,並在兩個詩人的對比中,呈現詩歌的不同解讀,展現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
我年少时候不大喜欢诗歌,或者说,略带点不以为然。 那个时候,我认为,真正的文学是小说。诗歌算什么啊,就那么几个字,随便发点感慨,要么就是悲秋伤古的,别那么矫情好吗?最早我们学习的唐诗有个门类叫“山水田园诗”,我一直特好奇,那个时候的那些山中景色有那么美吗?这...
評分前段时间小学入学“面试”,等待的时候,见旁边一家长抽背《寻隐者不遇》。孩子熟练背完,家长说好。我在旁边听着珍爱的词语,“松”,“童子”,“师”,“药”,“山”,“云”,历历快速行过耳边,感触是, 真是暴殄天物啊。 究竟是怎么一种神通办法,能将此间诗意筛去得荡...
評分确实有选好诗,解好诗的能力。选取诗人十四个,本质上是写生命的绽放,青春的礼赞。时节的体悟比较深刻,尤擅兴发感动。但言语时见琐碎处,若言语再减省个五六分之一,或许可谓之可颂之章了。 王维李商隐,陶渊明辛弃疾,王昌龄李白几个章节颇成篇章,但后面的诗人写得较为单薄...
評分《论语·阳货篇》上,孔子来了这么一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显然,这是孔子在对《诗经》进行整理的过程中所生出的一个感悟。诗的本源是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毛诗序》中说:“诗者,志...
評分作为一个古典诗词的爱好者,黄晓丹的《诗人十四个》无疑是2019年给我最大惊喜的一本书。和市面上常见的诗词赏析著作不同,这本书另辟蹊径,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来解读古代的诗人和作品,所选择的诗人和诗作也令人耳目一新。书中以对称的结构介绍了王维与李商隐、陶渊明与辛弃疾...
黃曉丹寫這些詩人無意於總結他們的文學位置,而在於還原他們寫詩的心跡和過程。這讓我在流水行舟般緩慢閱讀(這是本適宜慢讀的書)過半時自然的産生感慨:這些詩人無不是在詩裏追求自由之境的,在自由有缺、人生受製的現實中自由太奢侈,而在詩(無限的詩)裏,人可以完全沉浸在詩供給的自由(同樣是無限的)中。像飢餓的人吃到食物時會感動得流下熱淚,現實中受束縛的人在詩中讀到自由也會哭泣,這就是中國的古老詩人在寫詩中緻力於孕育齣的動人果實。我未在其他民族的詩歌裏讀到過像中國舊詩那樣對詩中可能的自由之境的極緻探索,那種自知人的感官麵對他所處環境之有限,而不倦於發掘詩歌的感官以體察到一切的追求。
评分沒這個金剛鑽,誰的弟子也彆攬瓷器活
评分說個不好意思的~這本書是我寫的。由於是我的第一本書,感到齣書和賣書是個奇幻的過程?那些在當當購買數額後麵的人是誰?是某個在課間和我說過話的學生,還是某個小城裏的文學愛好者?或者是某個期末考試古詩詞閱讀考砸瞭的高中生的娘?想聽聽讀者們的故事~歡迎留言:)
评分2019120:顧隨先生推崇詩歌的“感發”作用,他講詩詞亦能“感發”,詩人可與花鳥共憂樂,而讀詩的人又何嘗不能與詩人同悲喜?作為先生的再傳弟子,本書作者講詩常能從既有的評論體係中解放齣來,不強作翻案文章,不拘泥於詩史地位,不妄談流派之爭,而是采用瞭一種非常私人化的解讀,用自己的生命體驗去驗證、觀照詩歌,同時又用詩人與詩歌來豐富自我的情感體驗。與詩人同心共情,興會標舉逸興橫飛,常有獨齣機杼之解,王維的中止的能力、陶淵明的寫孤獨而有充實之趣、陳子昂的孤絕與張九齡的開闔、盛唐詩的癡憨之氣與渾成之美,作者解詩,體現瞭作為一個讀者所能擁有的多重詮釋的自由。
评分很隨性流動的寫法,但其實需要知識體係的支撐,視角彆緻,又能把每個思考的褶子打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