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裘

帝国之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健(Jonathan Schlesinger),2012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印第安纳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与内陆亚洲、环境史、早期现代帝国、族群、商品与消费。出版专著A World Trimmed with Fur: Wild Things, Pristine Places, and the Natural Fringes of Qing Rule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发表论文《新清史与中国环境史前沿》,江汉论坛,2014 年 5 期。与 Mette High 合著“Rulers and Rascals: The Politics of Gold in Qing Mongolian History.”Central Asian Survey 29.3 (2010)。

关康,2015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清史、满族史、满文文献、清代宗教史。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谢健
出品人:
页数:288
译者:关康
出版时间:2019-7
价格: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1305515
丛书系列:德先声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历史 
  • 清史 
  • 新清史 
  • 环境史 
  • 经济史 
  • 古代史 
  • 2019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荣膺2018年美国亚洲历史学会列文森奖。

乾隆帝曾经盛赞过东北丰饶的物产和独特的自然环境,认为满洲大地是资源富集之地,也是自然生命力的源泉。这里的土地山川生生不息,养育了满洲人以及清朝皇室的祖先,也使其分享了素朴纯真和不竭的生命力。

清朝皇帝通过进贡制度,向满洲和蒙古地区征收毛皮、珍珠、蘑菇、人参等珍稀物产,这些物产不仅仅是物产,而且代表其产地所具有的纯真、丰饶、充满生机等象征意义,作为一种永恒的家园,与皇室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

但这种进贡制度渐渐对满洲和蒙古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仅造成了环境退化的后果,还形成了复杂的开发与控制的制度和组织。

作者是新清史的新锐,利用了大量满蒙文献,在对东北和蒙古环境史的考察中发现了皇帝对于北部边疆的想象、进贡体系与自然环境的恶化、清朝的奢侈品贸易和消费等诸多因素复杂的互动关系,为我们理解清朝边疆历史提供了新颖的视角。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本书利用满文、蒙文和汉文文献,提供了一个篇幅紧凑却非常详尽的研究。本书考察了内亚的素朴边疆与中国的都市生活的关系,讲述了一个由市场驱动的精英阶层的消费时尚,奢侈品的消费混杂着家园想象。 ——欧立德(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汉人能穿毛皮吗 在清帝国,服饰、物质文化...  

评分

《帝国之裘》是一部很有趣的作品,至少于我而言是这样的,无论是这本书简介里提及的新清史还是环境史,抑或是身为一名西方汉学家的作者本身,在此之前我都没有了解,尤其是对于环境史这个领域,我似乎从来没有想过以这个领域作为切入点去解读一段历史,可以说这本书给了我一种...  

评分

评分

本书讨论清朝北部边疆的环境、商业与族群变迁,是一部新清史+环境史+消费史+物质文化史的研究。要讨论的主题大概可以概括为:1.边疆在清朝是如何被朝廷定义的?2.奢侈品消费与边疆环境资源的消耗、商业贸易网络扩张的过程;3.边疆族群与地域的差别如何制度化。作者分别讨论了因...  

用户评价

评分

封面设计也够“西方学”的了。毫无英文原版封面的“文献性”。设计者还莫名其妙地自豪感爆棚跑到澎湃自吹自擂——英文都写错了,“Trimmed”写成了“Timmed ”,还好意思吹,不仅美盲而且文盲。 作为“边疆”与“故土”的风景如何参与了帝国文化生产,以及帝国与风景的关系,本书关注的不够。当然这部分内容某种意义上已经超出“环境史”范畴,但这也恰恰是本书被“环境史”框架束缚而导致的历史盲区。参考文献部分问题很多。不知原书如何。

评分

本书的实际研究水准只值三颗星,一星加给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以打破学术界藩篱走入大众的史学专著。作者对利用不多的相关满蒙文档案应该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但由于过于着迷某些角度上理论的建构,反而走入自设的陷阱中,失去了对其它部分深入挖掘的机会,材料价值的开发很有限,这是遗憾所在。另一点遗憾,其他友邻也提到了,全球史的视野体现的实在不足,或多或少影响了本书的研究价值。当然,作者的视野和理论素养的确值得称道,作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休闲读物,是上佳的。

评分

@HBT,关于三幅地图的事情,确实没办法,如果印到书里,就需要 重大选题备案,出版时间很可能要增加1年…… 而且更变态的是,原版的图天朝不允许直接用,一定要请“有资质”的国内机构重新绘制, 当然出版社要为此付几万到十几万的费用。亲爱的读者们,一本学术书到你们面前,真的不容易

评分

北大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一部“新清史”佳作。作者凭借自己熟悉满、汉、蒙等各族文字的优势,从中国学者很少关注的满文和蒙文史料档案出发,以毛皮为线索,探究大清帝国对于满洲、蒙古等边疆地区的有效统治与控制。如果说同时期问世的《马背上的朝廷》一书,更多关注清政权对于汉人文明的中心区域——江南地区的防范与管控的话,那么《帝国之裘》则更多关注清政权对于同属中原汉文明的他者、与满人的渔猎习俗相近的边疆其他民族的管理与控制,从而凸显清帝国之于中原合法政权属性的另一面,即内亚帝国属性。这样的政治文化史视角,赋予了这部原本探讨环境生态史的论著,以更多的意蕴和思想性,煞是好看,也值得仔细玩味。

评分

物产的丰盈和自然的纯洁仿佛跷跷板的两端:当物产丰盈之时,人们忙着获益,少有人会念及自然需“纯洁”;而当物产匮乏,面临危机时,人们才会构建起自然纯洁,必须捍卫其清净无扰的想象。说到底,人无时不活在危机之中,故而越自由便越受限,越多接触就越保守。帝国的阴影,其实仍笼罩着今日世界。作品篇幅不长,但材料详实,将环境史和边疆史、区域史和全球史做了很好的结合,颇具启发性,值得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