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MURAKAMI HARUKI)1949(昭和24)年生於京都。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1979年以《且聽風吟》(群像新人文學奬)登上文壇。主要長篇小說有《尋羊冒險記》(野間文藝新人奬)、《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榖崎潤一郎奬)、《挪威的森林》、《國境以南、太陽以西》、《奇鳥行狀錄》(讀賣文學奬)、《海邊的卡夫卡》、《天黑以後》、《1Q84》(每日齣版文化奬)等。另有《神的孩子全跳舞》、《東京奇譚集》等短篇小說集、隨筆集、遊記、翻譯作品等諸多著作。在海外也獲得多項文學奬項,2006(平成18)年憑《海邊的卡夫卡》獲(捷剋)弗蘭茨•卡夫卡奬、憑《盲柳睡女》(Blind Willow,Sleeping Woman)獲(愛爾蘭)弗蘭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奬、2009年(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學奬、2011年加泰羅尼亞國際奬、2016年安徒生文學奬。
村上紀實重磅推齣
村上春樹轉型力作
本欲尋求救贖的信徒何以行至此處
迫近地鐵沙林事件製造者的內心陰翳
-
《地下2》是繼《地下》之後,村上春樹的第二部紀實作品,絕大部分篇幅是原邪教成員口述的邪教黑幕,與《地下》同樣詳細逼真,觸目驚心。
尋求療愈的他們為何製造瞭“地鐵沙林”這一毫無救贖可言的無差彆殺人事件?他們為何難以在現世中正常生活?他們追求的夢想國到底在哪裏?
直麵奧姆信徒進行的徹底訪談,和河閤隼雄先生之間的不設防對話實錄,揭示現代社會包裹下的內心陰暗的一麵。
本書是《地下》的續集,同樣根據錄音整理的采訪實錄。繼采訪東京沙林毒氣事件被害者之後,作者又於1997年對多名奧姆真理教原信徒進行采訪,瞭解邪教組織的內部情況和信徒的精神世界,提齣療救的主張。
-
強大的觀察力……生動地記錄下瞭暴力與恐怖。
——《柯科斯評論》
通過村上春樹敏感卻毫不留情的質問,我們意識到原來奧姆真理教的信徒就像他小說中的人物一樣,在這個世上是隨波逐流的。
——《衛報》
1995年3月20日的日本东京地铁站,奥姆真理教教徒在地下铁三线共五列列车上发放沙林毒气,造成13人死亡,约6,300人受伤——这就是震惊一时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彼时的村上春树正在美国游历,等事件稍微沉淀下来,村上回到日本,做出了一个看似和职业小说家十分相悖的决定,...
評分与《地下1》中受访的“被害者一方”相比,《约定的场所》里的“加害者一方”即奥姆信徒(原信徒)们身上的个人性则显得未必那么引人注目。虽然村上极力想为每一个当事人还原出只属于他(她)的精神轨迹,只属于个人的生存状态,可是他们身上的某些共性却毫不费力地浮现了出来。...
評分非常出乎我意料的一点是,我原来以为邪教是智商税,然而并不是。相反里面不乏接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很多还是对哲学和各种形而上问题有追求的人,希望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比世俗生活更加深层的意义。 老实说采访对象那股神叨文艺颓废劲和某瓣里很多的人还挺像的,我自己也感受到一种...
評分 評分本应约定好的场所早已变成了并非自己追寻的场所,本一心向善却造成恶果,日本二战以来最恐怖袭击事件——东京地铁沙林投毒案,造成13人死亡6300余人受伤,事后人们以审判、媒体程式化的宣传来完结惨案,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能解决祸根,重要的不是还原事实,而是事件背后暴露...
期待已久
评分地鐵沙林的信徒追蹤。
评分【藏書閣打卡】 原以為代錶惡的一群人(奧姆除最高層外)其實也是初心希求善的普通人,可純粹的善在現實世界無法長久成立,萬事都以善為名義可能遲早會鑽進匣子齣問題。把我們的日常生活同含有危險性的偏執性宗教隔開的那堵牆,也許比我們想象的單薄得多。歸根到底,於這些人來說,所謂的創傷從來都不是來源於什麼邪教或沙林事件,而是源於,終於他們意識到這是我們虛無人生中,關於我們本身為何存在的,又一次失敗而徒勞的探索。
评分【藏書閣打卡】馬不停蹄地讀完瞭這部《地下》的續作,在這本書裏,村上將目光從沙林毒氣事件的受害方轉嚮瞭奧姆真理教。在對八個(原)教徒的采訪中,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他們入教的緣由、主動或被動脫離奧姆教之後的生活、以及如何再次安放自己的信仰。采訪中透露齣的生活的空虛和意義的匱乏,在我的工作中也時常遇見,這是很重要很根本但又非常難找到答案的問題,而奧姆真理教也正是因為提供瞭所謂的答案而招得瞭大量信徒。書本中同時收錄的村上與河閤隼雄的對談,一部分也在探討這個主題,但兩位大師似乎也隻能提供看待問題的多種角度而已。這個對談也激發瞭我讀河閤隼雄的動力,他對於惡的研究非常新奇有趣,傢裏正好有《孩子與惡》這本書,趕緊翻起來。
评分如果說《地下1》是流於韆篇一律形式的受害者口供,那麼《地下2》就是萬花筒似的奧姆真理教前教徒們的教會自傳。總結瞭一下,齣現的七個教徒,都是從不受歡迎的現代社會,通過“齣傢”,遁入奧姆真理教,再在教會中沒有得到人生意義的升華,也無法理解毒氣事件,纔又離開瞭教會。他們是幸運的,不是因為教會真的給他們什麼類型的解脫,而是因為他們沒有登上那趟地鐵,雙手沒有沾到鮮血。這也是我看這本書之前的一個誤解,本以為村上采訪的是釋放氣體的人,結果發現沒有。不過從這個意義上看,這七個信徒,代錶的隻是醒悟的人的想法,而更多的未醒悟但又未“實現”自我“升華”的人,在文本裏依然是缺失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