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于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痛感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重于医治肉体病痛,便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1918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杂文、散文。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为发起人及领导者之一,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字街头》等重要文学刊物。
鲁迅生前出版有小说集三种、散文集两种、杂文集十五种、通信集一种、文学史著作两种。在整理中国古籍和翻译外国文学方面也成绩卓著。其全部著译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汇编为《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和《鲁迅辑录古籍丛编》。
《呐喊》(增订版)收入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间创作的小说14篇。《呐喊》(增订版)以卓越的艺术语言,严格的现实主义形象,巧妙的艺术构思,一篇又一篇新形式,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写出了整整一个时代。裘沙、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经历用画笔揭示鲁迅的思想体系,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
我想鲁迅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一定累了,不然到写《呐喊》的时候心如此的绝望。有人说他是关心人民疾苦。但更可能是累得没有心情在抬头了。当然,他毕竟是个人嘛,从中国辗转到日本再回国,这条路那么长那么长,鞋底磨掉了好厚一截,以至于开始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力不从心。 不...
评分印象最深的是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阿Q正传四篇,但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是《故乡》结尾的那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在自序里写当时国人需要拯救。从对中医的迷信写起,说中国人需要医药上的生...
评分首先书的封面设计精巧,风格淡雅。 当然更重要的是内容,鲁迅的文章让人感到了极深的触动。 即使在当代,依然存在那种人们摆脱不了封建愚氓劣根性的现象。 读着读着,仿佛就听到了薄薄纸页油墨文字背后的呐喊。 当然也不尽然是黑暗,...
评分鲁迅文章被挪出课本这个话题,套用时下的话说已经“out”了。风风火火的讨论,也就死撑了几天,然后,就被互联网上数以亿计的信息淹没了,连头都没有再浮出水面一下,就沉到底了。我为了这条不知道谁发出的新闻,从柜子里重新翻出《呐喊》,就坐在地上,看到天色变暗,雷...
评分多少年后,淡忘了昔日课本上的记忆,再来重读鲁迅,突然发现,鲁迅竟然和记忆中如此不同。 现在的社会,人们热衷的阅读对象是轻松闲适的小品,鲁迅那种“利”的风格,好像真的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真的不适应了吗?为何读起来还会有历历在目的感觉?读到自序中那段直...
小时候真的很不看重封面,也不在乎出版社。只是看,只是读,只是记录。纯粹又简单。书就是书。
评分还是≪故乡≫和≪社戏≫两篇好看。
评分严重不认同鲁迅的世界观,文人百无一用
评分最后几章叫人落泪
评分还是≪故乡≫和≪社戏≫两篇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