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荷永,博士、心理学教授,曾任职于华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心理分析师(IAAP)、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师(ISST)、IAAP/ISST中国发展组织主要负责人,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与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FAP)创建者,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1998-2015)主要组织者,爱诺思(Eranos)东西方文化圆桌会议主讲人(1997/2007),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规划、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国家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北京:三联书店出版2004)、《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沙盘游戏疗法》、《荣格与分析心理学》、《团体动力学》、《心理教育》、《心理场论》、《三川行思》、《洗心岛之梦》等10多部专著。
《荣格与中国文化》是中学西渐丛书的一种,中学西渐丛书的选题意图是通过揭示西方世界具有影响力的文学艺术大师、哲学家、思想家等人与中国文化的关联,从中理出“中”学渐次浸润、影响“西”学的脉络。本书分为六章及“引言”与“后记”。*章“荣格的中国文化情怀”,从荣格出生与成长中所接触的中国文化元素作为缘起,呈现荣格家中的中国气氛,以及荣格内心深处的中国意象,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从中国主流文化的几大支系出发,分析荣格著作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印记,探索荣格思想形成过程中“中学”的催化、启发和影响;第六章“爱诺思及荣格之后的发展”,呈现荣格及其学生致力于东西方文化沟通与整合的持续努力,分析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荣格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影响。
记得前人曾告诫:要想了解分析心理学,就必须得先了解荣格。 文化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文化。 作为人性探讨的深度心理学的分析心理学,更离不开文化,或者说,其本身就是文化的体现。 正如荣格所说:“我向来觉得,生命如以根茎来维系生存的植物,其真正的生息藏于根茎,并不...
评分荣格的大屋,一楼是餐厅和会客室,落落大方,既传统也尽显世俗生活的需要。 上去二楼,除了卧室,最主要的空间便是荣格的书房。作为专业的心理分析师,荣格也曾在这里接待他的“病人”。我们知道,在荣格的病人中,包括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泡利(W. Pauli) ,和获得诺贝尔文...
评分 评分听闻申荷永老师的新书《荣格与中国文化》出版了,非常欣喜,这本书伴随着我们这届博士生的学习与成长,经常听申老师在课上讲乐黛云老师邀请他来写一本荣格与中国文化,他写到了哪里,计划要写些什么,我经常对此浮想联翩,对乐黛云老师、对荣格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并好奇多次去...
评分标了三星不是说这本书不好,而是提醒自己需要重新回来再看。 前段时间看完了心灵花园系列丛书,也是申老师主编的,觉得阅读难度有,但是基本还能理解和看懂。前两周从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上课回来,买了两本书-《梦的孵化》以及此书,竟然都看的如此艰难。比如书中的“荣格与《易经》”“荣格与道家”“荣格与佛教”这几章,我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抓狂的心情“这什么意思?”“这是要表达什么?”“这有什么关系?”等等。 按照我这种容易放弃的性格,一般情况下早就把此书、荣格、道家、佛教、易经这方向的求知欲弃之了,可是要成为好的沙盘游戏治疗师,这都是绕不过的几座大山啊。想起洪兰教授说的“造命者天,立命者我”的演讲主题,下雨了,把伞打开。背景知识薄弱,慢慢积累、夯实,知道自己的不足的好处是提供了学习的方向,谁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呢
评分可以视为用一本书来讲清了自性与自性化的概念。不做为入门读物推荐。
评分读完《荣格与中国文化》,大部分内容来自荣格的《东洋冥想心理学》,在看荣格对易经、道德经、大乘佛法、藏传中阴得度、禅宗的研究基础上,把心理学炼金术一般的主动无意识融合到了一起,即和卫礼贤合著的《金花的秘密》,突然有个念头闪过,也许可以用一种逆序的占卜,从画一个类似曼陀罗的象征图开始(像荣格做的那些,形状、颜色和空间都可以有),以主动无意识的能量使之显形。这才是荣格心心念的,法身(无意识)无相,应物显形(曼陀罗图),般若无知,对缘而照。
评分不错的好书
评分厉害厉害 感受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和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