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枫,男,重庆人,四川外语学院文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硕士,瑞士巴塞尔大学神学博士。曾任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古典学中心主任、“逸仙”讲座教授。“经典与解释”系列书籍主编。主要学术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沉重的肉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重启古典诗学》、《拣尽寒枝》、《共和与经纶》等。
本书实为作者刘小枫出版于20年前(即1998年)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前半部分,现修订重版,新增两篇社会理论方面的论文,书名仍沿用旧作,而原书后半部分则作为本书的姊妹篇,以《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为名另行出版。
作者认为,无论欧美还是汉语知识界,一百多年来关注的实质性问题是现代现象,考察百年来学术思想对现代现象的知性把握及其理论形态,是一项紧迫的课题,于是,作者带着中国问题意识,从社会理论角度出发,审理西语和汉语思想学术的“现代现象”,而后又回到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作者真正关心的是,如何让中国的现代性经验参与社会理论的修葺,从而进一步把握困扰现代思想的现代性问题。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考察现代性问题的社会理论专著,虽时隔二十年,依然没有同类新作出现,且本书的思想价值依然难以超越。
在从浪漫主义哲学走向神学后,刘小枫选择到巴塞尔去攻读神学博士学位,九三年学成归国,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在基督教研究中心组织编译西方基督教论著,人们本以为他会沿着神学研究的路径,继续纵深研究。但是,三年后刘小枫抛出了一部社会理论研究《现代性理论绪论》,这让很...
评分刘小枫这本书关注核心点并非现代化本身所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而是从知识社会学或学术史的角度讨论现代性价值产生的历史语境分析,他所关心的是现代价值如何被型塑,现代性观念又是如何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尤其是人性、理性、普遍主义、历史主义、工业主义等取代原有的...
评分文化政治与现代性问题之真伪——兼评张旭东的《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作者:高全喜 作为现时代的中国学人,谈史叙今,讲学论道,总是难免置身于所谓“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语境之中,总是把历史、文化、 政治等诸多问题纠缠在一起,说起来自己的一些文章和演讲...
评分文化政治与现代性问题之真伪——兼评张旭东的《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作者:高全喜 作为现时代的中国学人,谈史叙今,讲学论道,总是难免置身于所谓“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语境之中,总是把历史、文化、 政治等诸多问题纠缠在一起,说起来自己的一些文章和演讲...
评分文章来源:《学术思想评论》,第4辑(1998年) “现代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社会理论中的一种思想行动,就像哲学中的现象学,显然不等于哲学“学科”,或者,对哲学也还有别的理解,但现象学宣称,哲学应该是现象学的思想行动,这与分析哲学的哲学宣称没有分别。我所谓的...
很好的梳理。至于有没有误读,我的功力还鉴别不了,但是我喜欢刘小枫探讨问题的方式。
评分这部书是一部综述,对于西方现代性理论问题进行梳理。他将这部书一分为二,前半部延续旧有名称,后半部则改名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应该说,这么一分为二还是有他的道理,毕竟关于西方现代性理论,也就是关于西方现代性的起源,以及学者对之的批评,都是他关注的焦点。在他看来,西方现代性,不仅仅指工业现代化及其意识形态,而是应该将后来产生的一系列的思想运动都包含进去,这就导致现代性的概念从现代化扩展开来。当然,他这部书有一个中心,就是对于马克思、托克维尔和尼采的现代性的三个面向加以分析和讨论。他借助了舍勒、特洛尔奇、贝克尔、曼海姆、韦伯等西方社会理论家的视角,展开了对于现代性中正义、自由和爱欲等问题的思考。附录中,他借助对于泰勒自由主义理念的批评,提出自由主义无法构建现代政治的主张。其实这是他一贯的主张。
评分不就是想赚钱吗,这套出了29了 够厉害
评分在1997年能有如此见识。
评分很好的梳理。至于有没有误读,我的功力还鉴别不了,但是我喜欢刘小枫探讨问题的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