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汎森,1958年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04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主要从事明清至中国近代的思想史、学术史等领域的研究。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执拗的低音》等书,均享有盛名。
本书是王汎森教授研讨近代中国思想史的新作。他认为,思想与生活相与交织,不同人群所呈现的思想光谱浓淡不一,思想史研究应致力于刻画历史的复杂性。王汎森教授以此思路探讨近代中国人的存在感受、生命气质、人生态度,灵活调用思想、学术、生活、政治诸种材料,解读从“新民”到“新人”的变化、“主义”的兴起、近代思想中的“未来”、“人的消失”等新鲜议题,呈现出近代中国大变动之中丰富、幽微的心灵世界。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王汎森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共有十章内容,分别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中容易被忽略的思想史一角。 第一章讲思想史的层次,某种思想究竟下达到何种程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社会各层有着不同的思想状况。在某些历史情境下,并...
评分我们研究思想史通常是对历史上各个时期主要思想理论和思想家的研究。王汎森先生认为,上述层面研究的内容仅仅是整个社会思想的一部分,只是涵盖社会上层或者精英阶层的思想,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即社会生活层面的思想没有顾及到,这是一个覆盖面更广,更为真实、更为现实的...
评分 评分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应对社会问题时常抱有一种唯意志论的信念,强调“人定胜天”,甚至“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顺理成章地让很多人相信,改造人的思想是推动社会发生巨变的关键前提;然而乍看起来似乎不无矛盾的是,盛行的唯物论又告诉人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评分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应对社会问题时常抱有一种唯意志论的信念,强调“人定胜天”,甚至“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顺理成章地让很多人相信,改造人的思想是推动社会发生巨变的关键前提;然而乍看起来似乎不无矛盾的是,盛行的唯物论又告诉人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大师新作,终于出简体版了,期待已久!
评分赞美,多次提及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的诸多概念对我目前写的论文帮助太大了,《思想史的层次》、《如果把概念想象成一个结构》等几篇,几乎就是用科氏的“语义丛”、“叠合概念”来阐释民国材料。解释“主义”崛起的几篇,写得差强人意,还是用列现象代替了挖掘机制,对主义热潮给出的原因显得并不有力,反而是谈观念史、史学史背后时间意识变化的几篇,别开生面,能从背后抽绎出人们感知时间方式的变化、以及变化产生的原因,我觉得很厉害。人文社科做学问,材料都是摆在眼前的,关键是怎样从材料里面“提取”出问题来,就好像化学里面的“提纯”,这种问题意识才是区分学者见识高下的标准;此外,还需要有关怀,反复申说“思想史生活的一种方式”,不纯是学理层面的空论,更是为了解决个人的现实焦虑。读来心有戚戚。
评分又重读了一次,“降一格”其实也并不是最关键的。更重要的是怎么样勾勒出思潮下人的多元、复杂与矛盾。而文本呈现出来的名相究竟在怎样的意义上被挪用,则又需要人作为一种尺度。
评分其实我看这本书里很多普通民国人的文字,真的有种中小学作文的感觉,就是要强行拔高立意,把个人问题上升到道德,主义的层面。这一方面说明“假大空”有民国渊源,即新文化运动后的意识形态十字军气氛。反过来说,我们现在之所以会觉得某些东西假大空,也是意识形态狂热消退的结果。
评分男神在本书中讨论的一些问题,老教授和上师也曾有过不少论述,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余门经常互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