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

斯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包弼德(Peter K.Bol),198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任哈佛大学副教授、教授、讲座教授。1997—2002年任东亚语言文明系主任及东亚国家资源中心主任,现任哈佛大学副教务长,以及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理事长、中国历代传记资料库理事长。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出版著作多部和论文六十余篇。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包弼德
出品人:
页数:554
译者:刘宁
出版时间:2017-9
价格:7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207333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宋代 
  • 历史 
  • 宋史 
  • 海外汉学 
  • 唐代 
  • 文化史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对士之转型的梳理,直接继承和发扬了美国宋史学界关注“士人”的学术创变,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探索了深入理解唐宋思想转型的新方法与新道路, 它不依循理学的惯常叙述思路,而是从唐宋思想史的内部出发,揭示其起伏转折的轨迹。唐宋思想许多为人忽视的重要内涵,得到丰满的呈现,而理学的兴起这一前人论之甚多的问题,也因从唐宋士人转型和思想转型的大背景来观察,有了别开生面的阐发。书中对思想史的研究,综合了政治史、社会史、文学史等诸多领域的观察 ,其中从“文”的视角切入思想史,将文学史与思想史结合起来观察 ,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深有所见。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p6(6) 作者在开篇对此书可能遭到的攻击进行了排布。并且提出“哲学史并不总是代表思想文化的历史,或者能充分地描述和解释我们借以建立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的那些方式。” 翻译文中的流畅性很重要,这本书的译文展现了这种能力。不过小错误还是有一些。 p19(18) 戴维-...  

评分

谈到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如此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总是有那么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供我们划分历史阶段之用。如果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开启秦汉帝国长达四百多年的和平统一状态,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的话,那么这第二次转折的节点,人们一般会选择在唐...  

评分

读这本书是因为有人将其与余英时所著《朱熹的历史世界》相提并论,读完多少有些失望,文章主旨并不非常明确,可能由于翻译的缘故,读着读着就不知道在讲些什么了,像是迷了路。 但也多少有些许收获。整本书主要解释从魏晋经历唐到宋整个历史过程文人背景、文风的转变。 1. 魏晋...

评分

谈到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如此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总是有那么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供我们划分历史阶段之用。如果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开启秦汉帝国长达四百多年的和平统一状态,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的话,那么这第二次转折的节点,人们一般会选择在唐...  

评分

谈到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如此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总是有那么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供我们划分历史阶段之用。如果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开启秦汉帝国长达四百多年的和平统一状态,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的话,那么这第二次转折的节点,人们一般会选择在唐...  

用户评价

评分

斯文就是文化傳統,是我們理解中國古代思想的核心,它不僅跟文學、藝術、風俗有關,更關係到整體的社會制度,規定了社會的結構,讓每個人在這個結構中,能夠各得其所,平穩地生活。每一個民族,每一個時代都曾感受到傳統的力量。傳統是社會文化累積的經驗,也是一個民族共同的生活方式。他是一個樞紐,把每一個人跟民族、國家、歷史連接起來。但有時候,它也會成為一個包袱,拖著時代的後退讓時代難以前進。是受傳統還是反傳統?每一個民族,每一個時代,對於傳統都有不一樣的態度。這種態度不僅決定了我們怎麼面對過去,更決定了我們怎麼面對未來……

评分

非常精彩!虽艰深晦涩,却给人启发不断。此书以“文”为线索,勾勒出了在唐宋思想演进中,“学”的不断变化,所带来“士”的身份的转换。文化形式本身在初唐便代表着“道”的价值,因帝国权威的瓦解,唐廷赖以的“文”之价值便成为了需要论证的对象,故韩愈等人通过古文将“道”明确化了,指出了“(古)文”因“载道”拥有了价值与权威。宋代则围绕着如何重塑新秩序的价值观,塑造更好的“学”,成为更好的“士”而激荡。王安石与司马光选择了“政事”,王认为所有的一切不过是统一秩序的元素,“一道德,同风俗”可以借助政治制度达成,但司马坚持各安其所的君子才是秩序的关键。苏轼声称“文学”的重要性,文是恰当的“应物”的表达,鼓励多元价值。程颐选择了“道德”,使士可以不必通过“文”的中介来追求道,真正的价值观在于道德修养与伦理实践。

评分

海外宋史研究最经典的论著之一,承继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论的视角,从思想文化转型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入手,详细考察宋代大转型的丰富内涵,以严谨扎实的史料文本细读和举重若轻的大历史视野,对内藤湖南的理论给予了丰富、纠正与充实,集文化史、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于一体,蔚为可观。个人认为,本书在宋史研究和中国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性,可能要在余英时先生的《朱熹的历史世界》之上,能跟刘子健先生的《中国转向内在》相娉美。此次修订再版,对之前的一些细节错误予以纠正,还特地收入了作者包弼德一篇详述唐宋转型的重要论文,非常值得关注。

评分

颜之推重文化,袁釆重伦理(两个点的对比,颇有福柯《规训与惩罚》开头的意味啊!),反映的就是唐宋士人文化转型:门阀(血)——科举(学)——修身(行)。“士”的通货膨胀?文化资本的扩散?知识权力的流动?而今之士焉在? 韩愈的古文运动不仅是文学运动,也是思想运动。P29——对于一直读文学史的我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换个角度突然更加意识到韩愈的重要性,竟然如此之大!也想起来曾经有一个学神学的朋友说,笛卡尔第一原则其实是信仰上帝……啊,总之要多换个角度看对象,不然就像盲人摸象。

评分

补/程颐建立的理学体系,就是把学问和其他身外之物都分开了。你可以出身寒微、不会写作,甚至当不上官,这都不会妨碍你成为文化传统的继承人,参与到圣贤的事业中,实现自己完整的价值。这种价值观,当然会受到当时社会的欢迎,读书人越来越认同理学。理学对文化传统的态度,也就取代了唐代的,也战胜了苏轼的,最终成了主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