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
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首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中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副组长及华中地区组长,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德中心理治疗院(在德国注册的机构)中方委员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心理咨询杂志《心理辅导》专栏作家。
幻想是内心的现实,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与你有关,与世界无关。
人真的是这样一种动物,没有情感,会被“饿”死;情感太多,会被“撑”死;不多不少,才是*好。从这一点来说,亲情与爱情都应该向友情靠拢;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污染了钱,而不是钱污染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父母打孩子还声称这是为孩子好,明显地是在掩饰潜意识里的恶毒;
一个内心充满焦虑、全无幽默感的父母,一跟孩子说话就挑孩子的毛病,似乎不这样就显示不出自己爱孩子似的。*后,逆耳的忠言就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
……
本书源于治疗过程,然而,本书并非只是治疗过程的简单记录,并非只是一本“单纯”的治疗笔记,而是曾奇峰作为一名心理医生在见证了无数人间悲欢离合和爱恨情仇后,认认真真地思考,开出的一剂“曾氏药丸”。书中随处可见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用心良苦、具有治疗意义的语录,简洁而深刻。
很开心能够读到曾老师的这本书。 正是年底考核职级竞聘,事业单位,哎,无力吐槽。 但是曾老师书里的很多话都能帮到自己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个世界无关,而与你愿意把它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 “年轻人只要不走太多弯路,...
评分最开始被人推荐看豆瓣上评价都很好就买了,看了之后感觉和我想象中的是不一样的,我原本以为是会详细讲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的书,结果是以日常工作笔记的感觉,有一些确实是让我有新的看法,但讲的不是很细致和深刻,就是停留在一个表面上的感觉。
评分曾老师也算带我精神分析入门的老师了吧。跟视频搭配效果更佳。
评分心理咨询老师推荐的,感觉挺好的,可以看一看。
评分能让我弃读的书并不多。目前为止没有读到过一本国人写的具备良好理论基础,逻辑清晰,具备说服力的心理学书籍。对我国的心理咨询从业者表示越来越缺乏信心。 弃读理由如下:1.从序开始就找了两个熟人来吹捧自己,说的都是些恭维话,吃相难看。2.整本书不成体系,毫无连贯性可言,你不如说是“随笔”,“散文集”,“笔记”。3.不看架构和整体,看每个短篇。里面毫无理论可言,缺乏论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喜欢用心理学家说,科学家说,这类无从考究,信口开河的专家式语句。甚至本身打的比方和举例,就有理解错误和偷换概念的问题。不知道是作者故意为之,还是本身理解力有毛病。
评分作者的对人世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