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麵對層齣不窮的中國法律問題,麵對浩如煙海的法學文獻,研究者要想在法學研究中做齣理論上的貢獻,就必須保持開放豁達的胸襟和與時俱進的精神,改善自己做學問的方法,逐步學會從社會生活的經驗中發現規律、提齣理論的方法。“磨刀不誤砍柴工。”對於那些正在嘗試進入法學之門的青年學子而言,對各種法學方法都加以瞭解,並進行相應的學術嘗試,從而發現一條適閤自己的研究路徑,是進入法學研究世界的必由之路。
本書是一部有關法學研究方法的學術著作,記錄瞭筆者八年來在這一問題上的所思所想。本書所要研究的是“如何做研究”“如何寫文章”的問題,全書主要包括法學方法的基本要素——關於法學研究方法的對話之一、法科學生如何撰寫學術論文——關於法學研究方法的對話之二、社會科學對法學方法的影響等內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2018年5月3日初讀一過。
评分如果要抓住陳老師的核心意思,整本書隻需要選擇部分章節閱讀即可。陳老師的學術造詣當真是頗高,同一個意思可以變這麼多說的方式,當然每一篇文章是不同的場閤或齣版載體不同而作的,感覺上並沒有特彆重復和囉嗦,例證信手拈來,全書看到三分之二的時候,會覺得後麵的沒什麼新意瞭。從全書收錄的文章的時間跨度來看,陳老師在學術界苦口婆心地呼籲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十年有餘瞭,而似乎尋找有用的中文法學文獻還像“在垃圾箱裏刨食”一般,可能法學教育“瘦身”真的迫在眉睫瞭。
评分一年前寫畢業論文迷茫之時被推薦的一本書 草草翻瞭前麵幾章 覺得當時很多問題都得到瞭解答 今年又細細翻瞭一遍 做瞭很多筆記 但是正如很多書評所說 後麵幾章基本存在重復的問題 雖然之後不再從事理論研究 但是仍然覺得這本書有所助益 試舉一二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 對一些閤理的、但是法律不允許的事實要進行注意 不要一味成為法律的堅定執行者 而是要適時反思 並注意總結 在時時處處有創新的金融財稅領域 更是如此
评分內容重復太多扣一星。陳老師的法學研究方法是受波普爾和張五常的啓發,采用波普爾式的批判理性主義,也就是《猜想與反駁》裏提到的方法,並主張“中國的問題,世界的眼光”。要點:一是區分學術與政治,保證學術的獨立性;二是問題意識;三是事實經驗上升到理論猜想;四是先歸納後演繹;五是反駁自己的理論,確定理論適用範圍;六是最重要的——因果律的應用以及玄學猜想!本書以刑事訴訟問題的研究為例,內容重復較多,不過裝幀很漂亮。
评分區分學術與政治、區分法學與法製;淺層疑問Qquestion→製度缺陷/實踐不足Problem→理論建構/係統知識Issue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