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哲学 汉娜·阿伦特 政治哲学 社会学 社会科学 社科 西方现代哲学 德国现代哲学
发表于2025-01-26
人的境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在本书中,阿伦特力图表明“积极生活”的三种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的区分是基于人的条件而做出的,她理解的人的“条件”,既不是所谓人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康德意义上规定人类经验方式的超验条件,而是人在地球上被给定的那些生存条件:劳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维生,工作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建造一个人造物的世界,行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在交往中彰显自己,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离开了这些条件,生活就不再是“人”的生活了。在此意义上,人是被条件规定了的存在(conditioned beings)。但他们的活动又创造着自己下一步生存的条件,比如劳动超出家庭和国家界限的全球化发展,和人从宇宙的角度对地球采取行动,都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处境。本书在结构上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是“积极生活”(vita activa)与“沉思生活”(vita contemplativa)的二元对照。第一章给出的两种生活的对照,为全书确立了一个隐含的背景框架。实际上,只有在此二元对照下,劳动、工作和行动才可能有效地保持自身,因为与两种生活方式相应的,是古代西方对两个世界的想象:柏拉图的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或基督教的尘世之城和天上之城,前者是变化的、有死灭的,后者是永恒不变的。在那里,制作或工作被当成一切活动的原型,人在制作中模仿神圣世界的创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荣耀都来自后者,后者才是他渴望回归之所。阿伦特认为这种沉思生活高于积极生活的等级秩序,在传统政治思想中导致了对政治的伤害,因为政治哲学家倾向于以制作模式把行动理解为按照某种真理来统治。但对立之消隐的灾难后果,要在世俗化的现代才清晰地浮现出来。在神圣世界不再被信仰,沉思“被逐出有意义的人类能力行列”之后,制作活动也失去了衡量他的产品真实性的标准,作为人造物的世界越来越相对化,丧失了它得以立足的持久性和稳固性。二元世界观的消失,一方面让现代人丧失了作为生存条件的“世界”,另一方面人被抛回到自身,返回到孤独内心来寻求真实性和确定性的基础。“世界异化”和“向自身的回返”最终以牺牲世界和牺牲行动为代价。虽然在现代早期,人作为制造者获得过短暂的胜利,那时人曾被高举为目的,但“由于现代的世界异化和内省被提升为一种征服自然的无所不能的策略,也就没有哪种能力像制作——主要是建造世界和生产世界之物的能力——一样,丧失得如此之多”(本书第242页)。在最后一章,阿伦特哀悼了技艺人(homo faber)的失落:匠人精神始终预设了一个物的世界,在那里,物质闪耀、语词可听,但在世界塌陷,甚至被还原为生物循环意义上的自然的情况下,最终是劳动动物(animal laborans)取得了全面胜利,而这就是我们已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汉娜·阿伦特(1906—1975),德裔美籍犹太人,生于德国汉诺威。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33年因纳粹上台而流亡海外,于1951年获美国国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论革命》及《人的境况》等著作,为当代政治哲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20世纪较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
人的荒诞在于你知道境况是如何产生的,依旧只能随波逐流。
评分整个假期所有的精力都花在阅读这本书或者为阅读这本书做准备上面了。最后收获颇丰。阿伦特的思想史功底深厚,书里面的议论都是有的放矢,信息量更足。不过本书的一大特色是:主线被安排成了一条暗流,潜伏在概念的辨析和思想史的梳理之下。结果就是整理起来很费劲。
评分阿伦特从西方哲学的源流上:荷马史诗的精神和苏格拉底一脉的哲学思想中汲取知识,用在了认识“现代性”的问题上。她的解读让人意识到,现代人感到痛苦和困惑的根源,可能在于他们正在过一种希腊先哲曾认为,作为一个人不应该过的生活:为生命的必然性全力奔波,并且不再追求价值意义上“不朽”的生活。接着是人所处的世界:哲学和沉思生活的消失,对科学和数学知识的高度信任,为人类和世界带来了什么。这一部分还有待整理。对阿伦特谈论“宽恕”的部分印象很深。囫囵读过了一遍,还不能说懂。
评分论文参考文献。哲学书读起来真的很伤身,头发掉了一大把,也就是半懂不懂的。不过真的已经很当代了,离我非常近的理论。
评分阿伦特的思想很深刻,好像当我们成年以后就突然开始直面身处何地的问题。思考,然后行动。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看的很慢,也偶有心得。 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中提到工作和劳动的区别,这里的工作和劳动的含义和平常所理解的不一样,阿伦特在书中说到“一切劳动的特点正是留不下任何东西,它辛苦劳动的产物几乎在劳动的同时就被迅即消耗掉了。这种辛劳虽然徒劳,却来自一种强大的紧迫性...
评分在谈行动(action)之前,让我们先从解脱(releasing)这个概念谈起。 阿伦特的学生,《阿伦特为什么重要》的作者杨-布鲁尔在谈宽恕时,引援了《伊利亚特》结尾的片段。在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并且侮辱了特洛伊英雄的尸体。当晚,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潜入希腊联军的营帐,祈求...
评分 评分《人的境况》读书笔记01: 在高中期间,有一次我跟李享为某件事发生了争吵,是在159中的路口。我还记得我们把各自的自行车停在路牙边,校服的灰蓝色在眼前挥舞着,然后我们吵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红绿灯。其实那次并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吵架,因为我依稀能回忆起自己在表达对公平自...
人的境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