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红 哲学博士,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之宋明理学。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两部:《罗念庵的生命历程与思想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邹东廓年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本书是关于王阳明及其后学致良知工夫的相关研究,力图脱开哲学概念式的“工夫论”分析,如实呈现“工夫”本身:致良知的具体工夫阶次、工夫要点、障难及克除方法、实践之运用、终极境界等,以期于儒家心性之学的研究有所裨补,并为现代人提供一条可实践的身心转化之路。在崇尚自由、张扬自我的现代社会,如何把私欲小我之张扬升华为道德主体之凸显、德性大我之挺立,实现身心的真正自由,是现代社会亟需解决的课题,也是本书努力的意义所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静坐拂尘
评分以践履工夫切入阳明心学,既是遵循阳明先生体用一贯的学问宗旨,进而点破其学问关窍,更是为当代个体发掘、创造精神力量,进而回答时代之惑、补裨西哲之弊。作者此书亦有此意,九篇论文,按工夫修为逻辑排布,逐步深入,条理分明,颇多新见,于自身践履颇有启发。在良知本体解释上偏向龙溪说,借鉴前人之见,引入唯识、现象学将良知判为超越封建伦理藩篱、泯合对待、当下直呈、非对象化的自证分,使良知得以更好地为现代人服务。以此为基将心学左右两派争论之因定为已悟未悟工夫不同所致,颇有见地。我认为践履工夫背后所体现的一些思路无疑可以加以发挥、创造,进而参与当下的哲学讨论。我始终认为欲为圣贤先成豪杰,心体的磨练不经过纷繁的军政、社会事务磨砺无法达致物我混一、即照即觉的境界,而英雄豪杰办大事更需物来顺应、动静皆定的心境
评分比想象的要好,算是中节之作。阳明禅的修身工夫已然是集大成了,即体即用,书中所论与我的个人体知也较符合,其实中西各家修身论皆有相通处,作者说未在西学中见过类似的理论,固然有中西思维之藩篱,比如对“良知”即中国式“天理”的辨析的问题,实在也有疏忽之处,儒家仍是太人本主义了,所以“忘悟”虽与“行动的默观者”的阶层类似,但此圣亦非彼圣。
评分翻过
评分很踏实的研究,细致的分析总结,开篇的一章很不错,有几章节略显拖沓,也许因为是不同期文章集结的散论原因,总体来说很好,有志于阳明心学,多看一些这些学者的专业书籍,陈来,秦家毅等都有不错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