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伊斯特利为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1985年他荣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世界银行、全球发展中心和国际经济学研究所任职。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发展和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微观经济学以及政治经济学。
高层推荐的一本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权威著作!阅读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领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谛就在于把激励搞对,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以新的增长动力推动社会大发展和大繁荣。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威廉 ·伊斯特利根据他对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的深入研究,考察了经济学家提出的各种药方及其所依据的经济理论和模型,例如:外国援助、外国直接投资、扶植教育、控制人口、提供贷款和减免贷款等。他认为,这些药方失灵的问题并不是经济学的错误,而在于被经济学家们奉为灵丹妙药的种种致富之道违背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即所有的经济主体(个人、企业、政府官员甚至援助机构)都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原来微博上有文章说为什么中国人这么重视高考,是因为相信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获得美好人生,所以我们心里一直是觉得基本是知识水平、受教育水平决定个人发展。但是文章里借用《经济增长的迷雾》这本书里的话,说教育其实对国家经济水平的促进作用像一个呼啦圈一样可有可...
评分就个人而言,读书的乐趣就是通过阅读与作者腾云架雾,穿越时空来到另一番天地,感受彼时彼景的温度,自己或欣喜,或悲悯。《经济增长的迷雾》即带我去非洲,又带我去北美;既然我感受到“美国建国之初的野蛮生长的暴力”,又让我感受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却又让我们停留在冷兵...
评分“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威廉•伊斯特利 这样的反应可能是善意的(well, 使大多数人受益的),也有可能是充满恶意(社会性的、遭众人反对的)。不幸的是,它最终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比如穷国更穷,恶人更恶,因而贫穷的地方充满了权力寻租的迫切需求。 首先需要询问的...
评分2016年09月18日 扶贫是世界性难题。贫困不仅指资源匮乏,更大的困难在于缺乏获取资源的渠道。因此,扶贫需要破解的第一个悖论在于,如何把资源输送给没有资源接口的人。这如同向一个密封的罐头注水,何其难也! 甘肃康乐县杨改兰杀子惨剧的背景正是如此。无论杨案的直接动因是...
评分有人统计过,经过这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重新返回了1900年时的排名,大约第一百位。目前国内外经济学家都把目光集中在中国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上,而很少讨论1900年到1980年中国经济是如何在迷雾中求索的。 作者首先向读者介绍了一些关于贫穷的常识性错...
作者从新古典增长模型入手,依次用实证研究结果,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人口这些传统的增长决定因素进行了一一驳斥,在作者看来投资决定论并不是错,而且过于强调投资导致逻辑上缺乏了对激励的重视,只有好的激励才能有好的投资,才能发挥人力资本、知识外溢的重要作用。而至于什么是好的激励以及如何达到好的激励,作者并没有给出结论,但腐败无疑是坏的激励之一,且不分国家地域。 其中关于分散性腐败和集中性腐败的定义颇有新意,也与制度经济学将寻租作为价格纳入经济体系的观点呼应,中国虽然存在寻租,但因为是集中性腐败,所以可控,不过是抬高了价格。
评分对激励问题的重视是本书的特点。有较大的收获。文中从集体行动的角度对社会分割(阶层差异与种族问题)的危害进行讨论,对我之前关注的问题有一个直接引导作用,俗称打通了脉络。
评分看看
评分这本书实在太烂了,投资拉不动,援助拉不动,贷款拉不动,教育拉不动,政府干预也不一定好,什么有用?去厦门出差,书本我扔在厦门
评分看得出来,作者和作者的同事为了世界人民的脱贫大业真是操碎了心。 虽然文中没怎么说中国,但从文中的观点和结论看,再结合最近我国防疫的力度,可以看出来,增强“四个自信”真不盖的。 本书整体上还是很好的,就是有点啰嗦,而且在关于教育啊、贷款啊的章节里,如果作者把“投资教育无用”改成“仅仅靠投资教育,不增强其他方面,那么没用”感觉会更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