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汤因比的历史观中,宗教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他认为宗教对于认识人类本性、纠正人类的自我中心是必不可少的。本书是汤因比论宗教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可以说集中概述了作者的全部宗教思想。全书分两部分,分别是“高级宗教的萌芽”和“宗教在西方化的世界”,从文化的角度,揭示了宗教在世界历史及文明史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宗教的起源、本质及其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同时着重对西方文化进行了反思,认为可以用高级宗教的振兴来解决西方社会的危机。
阿诺德·汤因比 ( Arnold Joseph Toynbee, 1889 -1975) ,生当西方社会的盛世,维多利亚 时代的雍容华贵,哈布斯堡王朝的轻歌曼舞, 交相辉映,风光一时。他的孩提时代就是在这 样的时代氛围中度过的。但随之而来的 “一 战”与 “二战”,时代动荡,社会剧变。 他在史无前...
评分能为新版做第一个书评很荣幸! 汤因比先生认为落在全能的神的手里和彻底摆脱宗教束缚的人类自由理性都是没有出路的。那么出路在哪里?所有生命体生来以自我为宇宙中心的倾向与非生命的复杂环境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如何通过高级宗教信仰得以调和?宗教历史中东西方各文明区块中...
评分汤因比从他的历史观引申出来,认为每种文明都有其产生,繁荣,衰落和死亡的历史过程,他认为,社会的解体不是平坦的、直线形的,而是经过溃败、重整旗鼓、又溃败的交替过程,在此过程中就产生了新的宗教教会,从而产生了新的精神力量与新的社会。认为基督教就是这样接替罗马帝...
评分汤因比从他的历史观引申出来,认为每种文明都有其产生,繁荣,衰落和死亡的历史过程,他认为,社会的解体不是平坦的、直线形的,而是经过溃败、重整旗鼓、又溃败的交替过程,在此过程中就产生了新的宗教教会,从而产生了新的精神力量与新的社会。认为基督教就是这样接替罗马帝...
评分即使是持怀疑论的历史学家也对宗教保持谦卑的尊重,因为他们看到了宗教在每一个时代、每一块土地,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不幸的人、受难者、孤儿和老人来说,宗教给予他们超自然的慰藉,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把这种慰藉看得比任何物质的援助更为珍贵。并且广泛扩展了慈善...
在深入研究人类宗教史和对比现存高级宗教之后,汤因比在去世前表示:一个全能而又慈爱的造物主(神)的概念是不可能存在的。他最终没有跌入不可证明的信仰行为之中,但唯独对爱俯首帖耳,在这个意义上,牺牲自己的基督也好,有情众生的菩萨也好,《道德经》里的“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的道也好,都是这种爱的表现形式,照亮世上所有求索的灵魂。
评分历史有文学性,宗教有人文性,而汤因比底下的宗教史又是一种充满哲学意味的著作。刚开始阅读这本书是把他当做历史书来看的,但是后来才发现这是一部哲学著作。单纯从这本书来看。美中不足就是需要先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看过之后,才能更深入的看懂这本书。书中大量引用《历史研究》中的论证结论。
评分翻译不友好。观点很棒。离开了哲学坑我又愿意读相关书籍了 哈哈。
评分这本书有两个预设条件是很有意思的—人是需要一个最高的精神存在的,人有自我中心的倾向。从偶像崇拜到高级宗教,再到古希罗文化的复兴、世俗化的推进。可以看到宗教虽然在式微,但是人总是在寻找可以补齐精神世界的缺口那一块拼图,人需要一种可以协助自己克服对死亡和苦难的恐惧和让自己感受到力量的精神存在。而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则在影响着对人们精神存在的选择。 书里有一句话让自己印象很深刻“哲学不能打动普通人的心灵,因为它是通过理智的精英自上而下传达给他们的,是用理智的科学的语言而不是心灵的诗性的语言传达给他们的,还因为这种传达有一种敷衍塞责,而不是出自于全心全意的爱的冲动。” 说到底,我总感到不是人皈依了宗教,而是宗教或者其他任何被神化的存在在人的心里找到了个可以嵌入的缺口。
评分难以言表,需要反复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