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瑜,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毕业于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系。曾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布里斯托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兴趣为:性别研究,包括中国性产业与性工作者,中国现代化与城市化背景下的女性、性别观念及行为;女性社会工作、婚姻家庭研究;日常生活研究;文化理论研究,如社会发展变迁下的大众文化、性别观念及行为。
本书以珠三角地区性产业女性从业者对“小姐”及“性工作者”称谓的理解为切入点,通过探讨她们的自我身份认同、自我实践和生活技巧来理解她们的欲望和自主性。研究指出,这些女性在日益复杂分化的性产业中有着非常不同的生活经验,她们有着强烈的成为情色/性主体、都市主体与现代化主体的欲望,而“性工作”这一概念并不能反映这种复杂性,因此娼妓合法化、性工作化的设想并不是政府干预的最佳目标,也不是改善这些女性生活状况的最佳行动策略。
本书副标题当中的特殊职业,其实就是众所周知的小姐。作者在书中强调了非常矛盾又令人无奈的事实。一方面,这个职业至今仍然未被中国政府承认其拥有合法性,始终游走在充满风险的边缘地带,而其存在却得到了社会大部分阶层的默认,甚至支持;另一方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量和知...
评分 评分 评分写得太好了!选择“小姐”这一人群讲她们飞蛾扑火般的故事,讲她们渴望化茧成蝶的欲望,在一个现代化、城乡割裂的时空中非常有象征性和穿透力。最重要的是通过经验者更喜欢“小姐”这个称呼而非“性工作者”的辨析,实现了研究视野的一大转换:讲对象看做活生生的人,而非理性...
评分第一,全文里作者反复强调性工作者不希望被称作“性工作者”,她们自有自己的抵抗策略。而对抵抗策略的描述全文都立足于每个个体,而这份研究就其本质既然是群体研究,这样的视角就未免让人不满。 第二,正如作者自己在多年后撰写报告的过程中的感想所说,这本书太玫瑰色。无论个体如何描述自己的生活,再述自己的生活。小姐所谓的“抵抗策略”能否取得成功,小姐生活的状况又是否真的如她所说那么美好,我觉得是存疑的。 总体而言,对人本身的回归和相关的倡导是有价值的,但因此而抗拒群体的视角和某些苦难,未免有些矫枉过正。
评分小姐们不仅仅是因为金钱,还有她们情感、欲望、阶层超越的渴望望所形成的潜意识驱动。叙事和分析方法都很赞,刨除学术规范,可以当纪实文学读
评分作者自己在后续里说“被指太玫瑰色”,怎么说呢,精英女性写边缘女性总还是隔一层,尝试以女性欲望的实现分析小姐从业群体,虽然强调了策略性和能动性,但,欲望真的实现了吗?还是只是表演式的逞强?欲望的实现就代表主体性的确立吗?以及,作者接触的即使是“小姐”,其实也是其中的精英部分
评分样本量是硬伤了,可视为个谈集。学生气明显,分析稍表面化及僵硬了一些。对理解身边的一些女性有启发。
评分始终觉得仍欠一口灵气,扎实的调查缺乏深入的信息,凌乱的框架缺乏清晰的分析,守旧的题材缺乏崭新的亮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