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力,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1975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今名云南师范大学)史地系。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7年任教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曾任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1987年至1991年)。1993年至1995年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和东亚语言文学系当访问学者。1997年调至复旦大学工作。先后发表专题论文三十余篇,著有《北方民族史十论》,并参加了韩儒林主编的《元朝史》、由陈得芝担任分卷主编的《中国通史》 “中古时代·元时期”的写作。
读史的智慧(修订本)》为初版的修订本。与初版相比,《读史的智慧(修订本)》在面貌上改变较大,主要删去了原书中的四篇长文,补入作者最近五年来新写成的一些书评和学术评论文章,抽换文字逾十万数,而在文章的编排体例上全书则趋一致。就像作者所一贯主张和践行的那样,收入书中的这五十篇文章一方面具有高专业水准,另一方面又有者很强的可读性和新鲜感,书里不时闪现出来的许多锐利见解和生动流畅的议论,不但给读者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冲击,而且在对历史的照察和体悟方面最是予人智慧的启迪。
1.但是,小说作者对早期蒙古社会的历史感,也有一些地方似未达于一间。试举数例言之。他把博尔术最初的情人命名为“牡丹”。这个名字固然很浪漫美丽,而且也确被近代蒙古人用作女人的名字(如著名的嘎达梅林之妻就叫“牡丹”),可是它绝不可能为那时的蒙古人所采用。蒙古草原本...
评分在今天的社会里,西方传入的“现代学术体系”划分出了历史这一学科,于是就有了历史学家这么一类人。可历史学家究竟是些什么人?在做些什么事?一般人往往不太了解。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历史是枯燥乏味的,历史学家也不过是一群埋首故纸堆的“穷酸文人”,对社会来说似乎也没什...
评分1.但是,小说作者对早期蒙古社会的历史感,也有一些地方似未达于一间。试举数例言之。他把博尔术最初的情人命名为“牡丹”。这个名字固然很浪漫美丽,而且也确被近代蒙古人用作女人的名字(如著名的嘎达梅林之妻就叫“牡丹”),可是它绝不可能为那时的蒙古人所采用。蒙古草原本...
评分1.但是,小说作者对早期蒙古社会的历史感,也有一些地方似未达于一间。试举数例言之。他把博尔术最初的情人命名为“牡丹”。这个名字固然很浪漫美丽,而且也确被近代蒙古人用作女人的名字(如著名的嘎达梅林之妻就叫“牡丹”),可是它绝不可能为那时的蒙古人所采用。蒙古草原本...
评分里面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一事,姚大力教授的分析很有意思,姚大力解决了相关的四个问题,一是马可波罗来华没有提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诸如缠足,汉字等意象,未见缠足是南宋尚未兴此风气,未见汉字是马可波罗常年居于蒙古之上层社会,用的是蒙古语,不怎么依靠“舌人”。 还有...
广博。
评分难得的脑子清楚型学者写的东西。
评分大概其中一半的文章我觉得专业性都比较高,看得云里雾里。但能看懂的几篇都很有收获,尤其喜欢孔子和古人如何读书那两篇。
评分8.5分。读了书里大部分的篇目,自己一直苦于不会写有点深度的读书札记,看了这本书评和随笔合起来的书,还是颇受启发的。里面的文章既不乏学术深度,也有阅读的趣味性,不至于枯燥难读,倒是适合放一本在手边,有空的时候随手翻两篇来读,有的观点和讨论值得思考。
评分尽管已经在《上海书评》上见识过姚老师渊博学识无与犀利文笔,这本文集依然精彩到远远超出预期,尤其后面论异端权利、孔子、读书法那几篇,让我恨不得整篇都存入“印象笔记”,上次读到这么有含金量的随笔集还是秦晖的《问题与主义》,下次会是朱维铮先生的《走出中世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