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文革 冯骥才 纪实 历史 100个人的10年 回忆录 中国 政治
发表于2025-04-14
100个人的1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二十世纪历史将以最沉重的笔墨,即在这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暴行和“文革”浩劫。凡是这两大劫难的亲身经历者,都在努力忘却它,又无法忘却它。文学家与史学家有各自不同的记载方式:史学家偏重于灾难的史实,文学家偏重于受难者的心灵。本书作者试图以一百个普通中国人在“文革”中的西宁历程的真实记录,显现那场旷古未闻的劫难的真相。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每个人都变了 可能只有等当年的施暴者今天的当权者退休之后 这种内容才不会被故意忽略 但那个时候 又还有谁会想的起来做这个
评分有豆瓣之前看的
评分为我在二十出头时看过杨显惠,冯骥才,曹乃谦,孟伟哉而庆幸。我们曾面对过的苦难,不是鬼子和陈应松那样的书写。
评分还没有建成的“文革博物馆”
评分啦啦啦俺家素初版 小学就读过 还有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下文是大三时写的,版本是随便写写的读后感,还有一篇正式的课程论文。 教中国现代史的老师在得知我想做一个家族口述的调查以及对普通民众的文革记忆感兴趣的情况下,推荐我读冯的《一百个人的十年》。我十分好奇地在网上下了这本书来读,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更想读的是杨显惠...
评分"没有思想就没有痛苦" 看完,尤其是后面对这10年后出生的人的访谈,再加上最近全世界范围内的接力的演出,加上亲临其境感受到的气氛,我知道—— 土壤不但存在,而且越来越肥沃了。 不要说集体行为,不要说愚昧,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不要用集体主...
评分和平年代,往往人们都喜欢看悲剧,因为生活幸福却显得过于平淡 需要借助悲剧给生活一些波澜,也就是所谓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吧 一向很喜欢冯骥才,高中时候,第一次看这本书 记得是上课偷偷藏在课桌下面看,看得泪眼朦胧的,却又要躲老师 那一场运动,改变了上一代人的世界观...
评分我是在学校的图书馆找到这本书的,负责购买图书的是一位毕业于北师大历史系的老师,在捧出这本书阅读时,我内心充满对这位老师的感谢,但也知道,学校里除了教历史或语文的老师,再不会有其他的教师或学生借阅这样的书了。 初一的语文课本里有宗璞的一篇散文——《紫藤萝瀑...
评分看完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孤独彻骨。 民间记忆在今日已成为商业噱头时,一九八六年的空气去文革未远,口述历史失真更低。作者宣称没有文学渲染,我相信,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故事”——故去的真事。伤痕本身就凄厉,哪堪成文学掬一把泪来洒。不喜欢文艺表现真实过的灾难...
100个人的1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