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本书是《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的姊妹篇,作者继续以信件的形式,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始,用一连串的故事,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细节,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平衡和制约”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
分别是《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如彗星划过夜空》。这套书很引人入胜,作者旅美多年,以书信体的方式记录了美国历史、文化、政体与法制,深刻而独有见地,文笔诙谐流畅。很难看到介绍如此具体详尽且又细致入微的“扫盲”丛书——连...
评分这个是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第二本,接承上一部有关于美国宪法的内容后,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美国总统。 书中主要通过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克林顿竞选、克林顿竞选成功后遇到的各种“门”(此书未写到克林顿著名的弹劾事件,估计是成书时未发生),借此又来说明美国的民主、共...
评分对中国人来说,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居然有一天会被这个国家的制度弹劾,那是很奇怪和陌生的事情。这件事情,在二十世纪的确发生了。 为中美建交做出“赫赫”贡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中国很多人不理解的情况下,下野了,其实,中国在几十年前也有过下野的总统,他姓蒋...
评分断断续续用了一个星期看完了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第二本书。距离看上一本刚好一年,中间还读了《带一本书去巴黎》。这次读的过程并没有读第一本《历史深处的忧虑》时候的那种震撼和茅塞顿开,可能因为已经多少已经习惯了林达不厌其烦循循善诱的叙述模式,而更大的原因是...
评分最近连续读了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吴思的《血酬定律》和易中天的《帝国的终结》,虽然所谈古今中外各有不同,但核心确似乎都集中于一点,即国家的监督机制。这里面,林达谈的是美国,可以看出林达对美国的国家监督机制深表赞许,并称其为成功的“收银机”系统;吴思和易中...
感觉这一本有些啰嗦,不过这也许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的苦口婆心
评分权势是靠不住的,警察是靠不住的,联邦调查局是靠不住的,司法部的检察官是靠不住的,他们的总管美国总统和美国政府都是靠不住的。他们都需要有力量与之平衡,他们都需要制度予以制约。
评分前半帮我建立了对美国的一些认识,后半内容开始重复。 作者的讲述带有理想化色彩,这是我警惕的地方,总体上我还是羡慕的。
评分比第一本还精彩,“总统是靠不住的,权势是靠不住的,警察是靠不住的,联邦调查局是靠不住的,司法部的检察官是靠不住的。他们都需要力量与之平衡,他们都需要制度予以制约。”
评分#(2018)065#以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和克林顿的“白水门”为线,主要讲了美国的宪法文化,平衡与制约机制及历史上的宪法危机。宪法在美国不是一张纸、一个文件,在美国人心中,这是他们得以在这块土地上自由生存的保障。 说总统是靠不住的,实际上也就是说政府是靠不住的,人是靠不住的。 怎么解决靠不住的问题呢?制度。美国人认为总统可以靠不住的,但是,制度是必须靠得住的。失去制度对于人民权利的保证,他们就失去了一切。 因此,美国宪法的设计思想的起点就是:人是靠不住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设计的出发点着眼于权力机构本身可能发生的内部变化。美国人相信机器(收银机的发明),相信制度,他们认为只有把权力及尽分割,并使其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才靠得住。今日喧哗,可能只是一时昙花,制度的生命力,在绵长历史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