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巨匠,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与森鸥外并称“明治大正时代两大文豪”。
本名夏目金之助,俳号愚陀佛。生于江户,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一度在中学执教鞭,后奉命留学英国,归国后担任东京帝国大学英国文学讲师,同时发表长篇小说《我是猫》,备受好评,继而陆续发表《哥儿》与《伦敦塔》等。其后进入朝日新闻社供职,发表中篇《虞美人草》与《三四郎》等名篇。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时称“高蹈派”。其主要作品另有中篇小说《后来的事》《门》《行人》《明暗》及短篇小说集《漾虚集》等。
夏目漱石的创作给后来的日本作家以深刻的影响和启迪。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一千元的纸币上,以纪念他为日本文学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心》是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的晚期作品之一,写于1914年,当时他四十七岁,历经久病缠身、妻子寻短见等困扰,萌生厌世之念,作品风格逐渐转为内心深层的探索与自省。两年后,夏目漱石辞世。
《心》由“先生和我”、“双亲和我”及“先生和遗书”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形式上各自独立,在内容上又相互联系。其中,第三部分“先生和遗书”是小说的核心,可以说是先生的忏悔录。
本书是夏目漱石探讨人性的经典之作,他以徐缓沉静而又撼人心魄的笔致,描写了爱情与友情的碰撞、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凸显了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矛盾、怅惘、无助、无奈的精神世界。
夏目漱石自称:“推荐这本探究人心的书,给渴望探究自己内心的人。”
有意的孤独者 有些人天生有游离人群之外的神气。而他们如同类鱼群,总能互相认出来,然后总是擦肩而过。 夏目漱石的小说给我们提供了如许残酷的样板。他似乎对孤独有种亲切的依恋,总是循着这条线在人生中一步步走来。他就是《我是猫》里的英语教师,《心》里的先生。即时在...
评分生活的稳定与差错,于人的信任与怀疑。 “天生的恶人是没有的,大多数的好人,在突然发生什么的时候,会突然变成恶人。” 人心无根本好坏之分,因为一件事就能改变人的性质。正是不确定性,让先生无法接受自己同样为这种「人」,拥有这般「心」的设定,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自我...
评分我在25岁以前都不喜欢夏目漱石,觉得他行文平淡,情节有如白开水,也没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才气。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唯一印象比较深的一本就是《三四郎》。去年去重读这本,契机在于有人反映此书很基,堪称明治的《跑吧美乐斯》。真正读下来之后,才发现不管学生和先生之间的感情...
评分生活的稳定与差错,于人的信任与怀疑。 “天生的恶人是没有的,大多数的好人,在突然发生什么的时候,会突然变成恶人。” 人心无根本好坏之分,因为一件事就能改变人的性质。正是不确定性,让先生无法接受自己同样为这种「人」,拥有这般「心」的设定,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自我...
评分漱石先生,您好。请准许我开头这样称呼您,称呼您一声“先生”,正如文章里的那位先生一样,于文章“我”的关系,用这样的称呼,自然亲切不过。很早之前就知道了您,并且还能对你的作品略知一二,记得那是在大一通识选修课上了解到您的。课程名叫外国文学名著导读,而我其...
厭世的人啊,是我們一起創造了文學與藝術。
评分利己与道义之思
评分强烈的真挚和执拗从文字里排山倒海而来,无论是指写作风格还是先生这个人物的性格。初读有一丝诡谲的男同志风情,“我”与先生冥冥中的相互吸引是个谜。任何人读完先生的遗书,一定有一部分自己对世界的期望与先生一起殉死了。纤弱情感的人如果不能迎击恶意,持续营造高洁的自己,也是一种人间失格吧。
评分更喜欢于荣胜这一版本,但是读完却也没有那么感觉精彩。字里行间对人世间的失望和忏悔,灰蒙蒙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压抑
评分利己与道义之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