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明特(Adam Minter),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废品经销商家庭,2002年开始进行一系列关于中国新兴的废品回收业的开创性调查报告,受到国际传媒界的认可,2004年获得斯蒂芬·巴尔写作奖。从那时起,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华尔街日报》以及英国《金融时报》《卫报》等国际媒体经常邀请他采访和撰稿。2008年他受邀到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做了对全球废品回收贸易的评论性演讲。目前,他受雇于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彭博社。
· 《废物星球:从中国到世界的天价垃圾贸易之旅》
讲述真实却意想不到的中国故事,
揭秘一个人人参与却被人人忽略的“影子行业”:
我们在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故事里,可以看到
垃圾回收如何在中国和世界都隐秘而茁壮成长到惊人的地步,
如何影响着全球的经济、人文和环境,
又如何影响着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还可以看到
我们手中的废品,
如何因为浪费或者回收,对环境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反思
在节制与浪费之间,在环保与发展之间,真正的平衡点在哪里?
本书作者亚当·明特出身废品回收世家,以驻中国记者身份在上海生活了16年,并执着于从中国到世界各地的垃圾旅游,被世界媒体誉为“了解这一广阔而隐秘的产业的最佳指明灯”。
互联网杂志SLATE 2014年年度榜首图书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民,都与我有关。 -- 鲁迅 这本书看完再拿起,中间隔了大半年的时间,因为要送给一位好朋友的缘故,重新拿了起来。 在写这篇“书评”之前,刷了一遍豆瓣的评论,从肯定minter的调查分析工作,到批判他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观点武断、刻意规避污染问题的都...
评分我们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作为一个中国人也习惯了把报纸和书本还有各种饮料瓶易拉罐收集到一起,然后叫来收废品的去卖掉。这就是我们眼中的垃圾回收业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废品回收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行业,而且还在飞速发展中。 回想小时候,牙膏皮可以卖钱...
评分人类死后为什么要为之营造坟茔呢?人死之后本来便会自然降解,将不易降解的东西埋到地下,挤占本来便不宽裕的活人的生活空间,又何其忍也!国人古有厚葬之习,那个时候的从简,不是节俭,不是量力而行,而是寒酸。说是出于对死者的厚意,不过只是为着活人的堂皇罢了。但如若只...
评分 评分一门生意 随着年岁渐长,更了解一个城市,一个产业,一门生意。 在中国来说,传统观念都是觉得收废品是不太光鲜的行业,破破烂烂,衣衫褴楼,只有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敲着键盘才是高大上的职业。但很多时候或许实际不是你想象中那样哦~(我就不说会开挖掘机的工人收入了) 其...
“没有了经济利益,没有了原材料的供需,循环再用不过是美化垃圾的行为而已,毫无意义可言。”有故事,有调查,有亲历,非常不错的普及读物
评分1.有了回收桶,会导致资源消耗量的增加。 2.减少使用,重复利用,循环再用。 3.重要的是想到办法,既可以让消费者多多循环再用,还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循环再用并非完美的解决办法,要让他们知道,减少整体消耗才最可取。
评分很难得的一本书,打开了我的事视野。作者的结论颇让我不爽,书中我有些不大赞同的地方也有,但基本说来,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算个开始,回头可能评价会变,不过对我的作用还是很明显。
评分为作者极其扎实的内容打个五星!我们对废品回收行业及其从业者都了解太少了,不管是过去污名化以“收破烂的”以一代之,还是在宣传不进口垃圾后单纯控诉发达国家倾倒垃圾,都没有作者这样深入的体会和认知。其实作者说的没错,所谓循环回收并不会有利于环境,真正该做的是少制造垃圾,但这恰恰是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悖论啊。
评分2001~2011,金属回收再利用为中国节省了1.1吨煤炭资源,并减少了90亿吨矿产资源的开采。现在,中国整整一半的铜需求依赖回收再利用资源。真是个勤俭节约的良心大国对不对?这背后的代价是曾经靠回收废旧金属、电子垃圾发家致富的乡村环境被严重破坏。循坏再用,像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环保泡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