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亚隆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治疗方式总是与读小说、写小说紧密相关。亚隆开启了一个“心理治疗小说”的时代,他一边为人提供心理治疗,一边写小说,读小说。而本书的作者,则是深深影响过亚隆的一位优秀的心理治疗师。
这本小书,虽然不是小说,但却胜似小说。每则故事都扣人心弦。这是一本可以为心理治疗师提供真实案例剖析的案例集,也是一本为大众揭示人性的故事书。
本书一共包括四个详实的心理治疗案例。在这四个案例中,作者有一次差点被病人杀死,另一次遭到猛烈攻击。尽管如此,作者还是能活着讲述这些故事。
书中每一则案例的记录非常详实,包括大段的治疗对话、治疗笔记,还有心理治疗师的内心感受和深度自我反思。
作者以侦探小说的方式,描写了他的心理治疗过程,他认为,很多时候心理治疗师和病人的界限并不是很严格。不过是各种事件的幸运组合,最终决定了谁会躺在躺椅上,而谁又会坐在躺椅后面。其实,
很有启发,对治疗师的定位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休提博士写道,治疗师的角色"不是医生那样的角色,也不是完美的父母那样的神一样的角色,而更多的是用来献祭的牺牲品,所有仇恨,焦虑和不信任都可以发泄在他身上,所以他是媒介,是催化剂,通过它,那些与世隔绝的心灵重新与社会融合." 不...
评分本来计划一周的时间看完这本书的,结果拿到手上就放不下来,但鉴于自己的读书速度,还是花了一天的时间才读完。 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不禁想起了《登天的感觉》,与之不同的是,由于作者是在监狱供职,并且是一名精神医生,接触的更多是精神障碍患者,并且大都...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以为是有关作家卡夫卡的故事,就有点喜欢了,当然看完全书才知道,只是重名而已。不过,我并没有因此而失望,这本书给了我不少的惊喜。 再看到书名下面题有“真实的心理分析故事集”,就更加坚定了我要读这本书的决心。 《卡...
评分本书讲了四个比较极端的人类个体的一生,他们碰到的问题非常常见,只是机缘巧合下比常人表现得更为猛烈一些而已。 想到吕茨的书《疯狂——你活得越正常,越有病!》。感慨一下:从来都没有什么真正的“正常与不正常的界限”,每一个疯子身上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P. S. 许多...
心理学家和纹身师不写小说都亏了
评分也许不少人看到的是书中的四个冒险、浪漫或奇特的故事,而我却被作者在长期的心理治疗过程中所展露的人性感动。这些天一直在回想书里的故事,脑海中总闪现出一个平和、宽容、相信直觉、敢于拒绝、直面自己和与咨询者一起成长的林达博士的形象,不知道为什么,他说讲的“心理分析师使用的唯一工具是所有工具中最普通的——他自己的人性。”“他唯一依靠的是他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这样的话时,感动得想哭。大概是因为他代表了我所不具有的人性的高度吧。真想见见林达博士本人!
评分最精彩的故事留在了最后一章,不过全书的内容并没有太吸引我,可能对我这个非心理行业的外行人只想看个热闹,但作者是从相对专业的角度去描绘如何与患者的交流和治愈的过程,我这个外行看着不过瘾,猎奇心理木有被满足。全篇看下来,觉得现在流行的原生家庭说法似乎很好的解释了书中描述的四位患者,,最终深层次的心理病因都回溯到病人儿时的糟糕境遇。。。
评分本书应该属于经典精神分析,性驱力,乱伦恐惧,俄狄浦斯情结提的比较多,作者师从弗洛伊德吧?第一次知道幻想也是一种防御机制,起源于童年期的孤独感。想起小的时候,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入睡之前能幻想一段自己可以操控的故事,这种幻想的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有时候怕不太正常会刻意控制一下。如果如作者所言,幻想能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如发泄有害情绪,逃避现实痛苦,那么让自己适当的幻想也不是不可以。
评分从来都没有什么真正的“正常与不正常的界限”,每一个疯子身上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