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伊格尔顿,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从60年代末至今,伊格尔顿出版美学理论、文学批评著作十多种,如《莎士比亚与社会:莎士比亚戏剧论文集》《瓦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文学理论引论》和《审美意识形态》等。与美国的詹姆逊、德国的哈贝马斯并称为当代西方马思主义理论界三巨头。
在《文学事件》中,伊格尔顿不但喊停文学的边缘化,还力图让文学回到那个重视文学和虚构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的“高理论”时代。因此本书花费大量笔墨和力气逆潮流而行,试图从概念上界定文学,总结出文学的五个特质:虚构性、道德性、语言性、非实用性和规范性。本书另一个逆潮流而行的举动是讨论文学的道德价值,他认为,如今怀疑和颠覆的思维模式已成为新的迷信崇拜,文学宣扬的道德训导和教诲就可能成为新的变革性力量。虽年逾古稀,反骨的本色丝毫不减,读来乐趣横生。
摘 要:伊格尔顿2012年出版的《文学事件》显示了其从《文学理论导论》以来的理论重心由文化生产维度到读者阐释维度的转向。在审美意识形态生产理论的基础上,伊格尔顿以“阐释策略”为批评视角,以“意义/力量”和“文本/身体政治”为主要范畴,融合了精神分析与政治批评,认...
评分文/丛子钰 特里·伊格尔顿2012年著作《文学事件》的中文版于2017年面世。在这本小册子中,伊格尔顿返回了30年前《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1983)中的基本问题:文学有没有本质?在当初那本影响甚众的著作中,他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时隔多年,伊格尔顿经过新一轮反思后觉得,...
评分文/丛子钰 特里·伊格尔顿2012年著作《文学事件》的中文版于2017年面世。在这本小册子中,伊格尔顿返回了30年前《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1983)中的基本问题:文学有没有本质?在当初那本影响甚众的著作中,他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时隔多年,伊格尔顿经过新一轮反思后觉得,...
评分1 现在我们可以从最高存在的上帝下降到更为世俗的问题上来了,究竟被称作“文学”的东西是否真实存在。这个简短附论的要点在于证实某个问题的险境。这个晦涩难解的问题即不论是在理智上还是在政治上,世界是否真实存在某种共同本质。 几乎是在三十年前,在《文学理论引论》(Li...
评分1 现在我们可以转向文学作品的道德维度了。我用“道德”一词来表示人类的意义、价值和品质,而非道义论的、萎顿衰弱的后康德观念上的责任、法律、职责和义务。1它是十九世纪英国的文学符号,从阿诺德(Arnold)和罗斯金(Ruskin)到佩特(Pater)、王尔德还有——至高无上的—...
想写出这样的东西。
评分怎么说呢。。这本书虽然也延续了伊格尔顿一贯的自我博弈,但无论是观点还是概念已经不能给我那种耳目一新的震撼了。。当然,就这本书的发行时间来看,我依然佩服这些几十年如一日的做学问的人,而当我看到伊格尔顿对文学理论仍有无比的热情去探讨去思考,也是很感动了。虽然我觉得花这么长的篇幅去探究文学是什么也不是很有必要,不过就他写的文学的五个维度里面,道德维度写的最好。
评分怎么说呢。。这本书虽然也延续了伊格尔顿一贯的自我博弈,但无论是观点还是概念已经不能给我那种耳目一新的震撼了。。当然,就这本书的发行时间来看,我依然佩服这些几十年如一日的做学问的人,而当我看到伊格尔顿对文学理论仍有无比的热情去探讨去思考,也是很感动了。虽然我觉得花这么长的篇幅去探究文学是什么也不是很有必要,不过就他写的文学的五个维度里面,道德维度写的最好。
评分和自己下棋的评论家,从虚构性、道德性、语言性、非实用性、规范性五方面去思考什么是文学,看来要给文学下定义的确不可能,思考过程中牵扯到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评分妄想挑战全英文简直自不量力....还是对照着做笔记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