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今年三月出差期间在飞机上读完,很有认同感,但是当时也没写书评。 近期读《南渡北归》,居然再次提及哈钦斯。一九四几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派西南联大的几个学生去美国学习原子科学,也希望效法美国造原子弹。其中有个天才少年才上大二,美国一般学校都不允许直接读...
评分这本书是今年三月出差期间在飞机上读完,很有认同感,但是当时也没写书评。 近期读《南渡北归》,居然再次提及哈钦斯。一九四几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派西南联大的几个学生去美国学习原子科学,也希望效法美国造原子弹。其中有个天才少年才上大二,美国一般学校都不允许直接读...
评分这本书是今年三月出差期间在飞机上读完,很有认同感,但是当时也没写书评。 近期读《南渡北归》,居然再次提及哈钦斯。一九四几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派西南联大的几个学生去美国学习原子科学,也希望效法美国造原子弹。其中有个天才少年才上大二,美国一般学校都不允许直接读...
评分这本书是今年三月出差期间在飞机上读完,很有认同感,但是当时也没写书评。 近期读《南渡北归》,居然再次提及哈钦斯。一九四几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派西南联大的几个学生去美国学习原子科学,也希望效法美国造原子弹。其中有个天才少年才上大二,美国一般学校都不允许直接读...
评分这本书是今年三月出差期间在飞机上读完,很有认同感,但是当时也没写书评。 近期读《南渡北归》,居然再次提及哈钦斯。一九四几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派西南联大的几个学生去美国学习原子科学,也希望效法美国造原子弹。其中有个天才少年才上大二,美国一般学校都不允许直接读...
博雅教育究竟是全民的,还是少数人的,这仍然是个疑问。
评分除了关于哈钦斯的通识教育及其主编的“西方世界的伟大作品”(内含一个对普通民众的十年通识教育阅读计划)外,还有关于布卢姆《美国精神的封闭》的几篇评论,有支持的也有反驳的。
评分后半部分围绕《美国精神的封闭》一书的讨论,没看明白,等我把书补上再看一遍。前半部分是哈钦斯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目的是明智,是每个人都能尽其所能的明智。通过阅读伟大的作品(巨典)创造“伟大的对话”,进而保持下来一种探索、凡事皆可讨论的传统。他主张的是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而不是将知识当作手段的专业主义实用主义教育。哈钦斯为帮助读者完成通识教育,还主编了一套“西方世界的伟大作品”丛书,制定了由易到难的十年阅读规划。
评分哈钦斯给了我一种“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感觉,看来何炳棣的评价有点道理。编译者的导言也蛮有意思,有种年轻学者拨开层层迷雾,可是雾霾太重理不清头绪的感觉,青涩却很真诚。好吧,前路艰险,还需更加努力,鼓励下自己。
评分挺好的一本小册子,让我知道了哈钦斯校长理解的通识教育,但是有些观点不能同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