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祖籍江苏,1955年愚人节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转军人进了北大法学院。1985年读研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1992年回北大法学院执教至今。先后发表论文、书评100余篇,出版过个人专著、文集和译著20余部,包括:《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2007)《法官如何思考》(译著,2009)《并非自杀契约》(译著,2010)《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2011)《走不出的风景》(2012)《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译著,2014)。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苏力
出品人:
页数:356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1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5005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法学 
  • 苏力 
  • 法律 
  • 法理学 
  • 法社会学 
  • 本土资源 
  • 社会学 
  • 法律移植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内容以交叉学科为背景,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集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例如: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问题,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其学术背景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等。以力求从平易中展现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创造性地把交叉学科的知识引入到中国的法学研究中来,并融合进中国法学。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难得在法学日益专门化、技术化与强调法教义学的今天,可以有一种描述中国问题、多学科对话的尝试,法学是应该退居一隅,安心做一门专业的技术,自说自话自得其乐,闷声发财,还是在多学科交融中相互对话,尝试去解释当下的社会种种问题?似乎20世纪以降,除了马克斯韦伯...  

评分

前半部分很好,把我偏右的思想带回去了一点保守,但是后半本感觉不是很新颖,可能书是二十年前,以前应该有前瞻性,苏力还是很厉害的法学家  

评分

【一】 在如火如荼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律?这不仅是法律工作者的内省自问,更是社会大众的期待与疑问。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们的法律建设起步较晚,在市场经济滚滚大潮之下,尚处于襁褓幼年。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如何“培育”我们的法律,使其更...  

评分

其实我没有读完苏力先生的这本书,但是不得不说如果一开始我的内心是毫无波动的,那么在看完了秋菊打官司的时候我的内心对于这本书一些观点的评价可以说是跌入谷底。 仅仅结合秋菊打官司记录一些不严谨的思考,虽然可能是我误解了苏力先生的意思。 在看完了秋菊打官司的时候,...  

评分

这本书曾经给我的法学思考产生很大的冲击,但是现在我对于“本土资源”的论点开始有所怀疑。这个怀疑依然是建立在“本土资源”的思路之上的。 我想关键的问题依然是,你怎么看待法律的问题。 从这本书以及作者其他的著作的观点来看,法律是一种社会已有规范的发现物。也就是...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需要明确对错的时候,朱苏力常常用法社会学或法经济学打太极。“有利”和“高尚”这两对概念是不应该强行分开的。在分析问题时,也应该对法律条文有基本尊重。在改革上,不应当指望只发展了四十年的幼年法学去尊重本土资源,在操刀向己时还痛哭流涕是很可耻的。所以说,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法治反改革的。

评分

苏力挺有追求的 或者说 用个用滥的词 情怀 但是言语间总是拘谨 讲话挺保险的 让人觉得读起来不爽

评分

1.作为历史书很有可读性,并且虽然成文于二十多年前,许多观点依然呼应了当下的现实(例如法律机构与社会的必要隔阻),这大概就是螺旋形上升的历史吧;2.赞同苏力老师所言,政治、法律理论都只是分析工具,不应当将其作为对社会事实的客观描述,或当作社会事实本身;3.苏力老师是波斯纳法官的粉头无疑;4.对个别涉及女性的举例体现出的直男视角持保留态度

评分

曾经无比膜拜的一本书,是他让我们学会将概念置于生活之中,历史之中去思考,不要口号式研究。另外对于自发秩序提出了一种“等”的态度,也许是法治热的一剂清醒针。

评分

苏力挺有追求的 或者说 用个用滥的词 情怀 但是言语间总是拘谨 讲话挺保险的 让人觉得读起来不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