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法律 法学 刑事法律 辩护 法律实务 刑法 田文昌 中国经验
发表于2024-11-21
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记录的是一位资深律师与一名法学教授就刑事辩护问题进行的对话,针对三十余年来中国的刑辩之路,梳理刑事辩护中国模式下的独特经验。对话的目的主要是对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和整理。以期尽量展示中国刑事辩护的一般经验,并使这些经验上升为概念和理论。这些经验对于律师业内同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一般读者了解刑事律师的辩护经历也是重要的资料,其中的理论观点对于法学教授深入研究中国刑事辩护制度,推动中国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将富有启发意义。
本书出版后在刑事诉讼实务界获得了广泛的好评。鉴于新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两高三部委又新近制定颁布了大量实施细则。我们邀请了两位作者就实施细则再进行一次新的补充谈话,增补到书稿中去并更换了封面设计和装帧形式。
田文昌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位刑辩律师,陈瑞华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位刑诉法学者。这两位在各自领域具有鲜明号召力的人物,围绕刑事辩护这一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展开深入而具体的对话,系统梳理中国刑辩30年来的经验与得失,全面展现中国刑辩道路的独特历程,涉及刑辩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中国式刑事辩护的独特模式、律师辩护实践中的独特经验、被告人人权保护的独特历程与曲折进步以及最新的刑诉法修订为刑事辩护带来的新空间与新挑战,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中国刑事辩护进行了全面总结。
内容详实,体系完整,值得一读。刑事辩护真是充满魅力,当然风险也是好大。不得不说,田大律师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评分仔细读进去,不只是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可以看到田的经验总结和制度反思,更重要的是陈在对谈来往之间的概念化和理论提炼,这样的“合作”随处可见,比如在证据辩护一节中指出对证据能力的辩护实际上属于程序性辩护,而中国的司法制度比较重视的是证明力问题,这也就能为非法证据排除的困难提供一个原因说明。进而田指出实践中以证人证言否定原始实物证据的现象是不是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如何在理论上给出更具有说服力的理由?但是对谈也决定了很多理论问题是点到为止,比如非法证据排除的困难究竟在哪里,刑事辩护成功的标准究竟如何界定……这些都是值得再去扩展的问题。
评分刑诉法学者与辩护人的对话,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国内司法环境语境下的刑辩经验和反思。
评分结合案例的陈述,对刑事辩护的见解真的言而有物,非常好。刑辩不是个人的表演秀,会面时也要注意风险的防范。
评分#一本满足了我实用主义情结的书##非常推荐# 这本书是田文昌律师和陈瑞华老师的对话录。田文昌律师曾经在中政教授了12年刑法,于95年创办京都律师事务所。他在书里所言的刑辩律师职业技能,明显地结合了学者与律师的双重身份——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将个人的辩护活动与整个立法和司法环境融为一体,极力用个案推动立法和司法。 陈瑞华老师则极为强调实体与程序不可分。他对证据非常重视,提出刑法与刑诉法交汇的第一个领域应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可证明性。实体法的构成要件为证据法设定了最基本的证明目标,证据法中的“相关性”概念,解决的也正是证据与构成要件联结的问题。推动刑法的落实,则应更多的从可被证明的角度进行构成要件的研究。
我还没有什么亲自上阵的经验,这里写得让我想起电视剧里的情节! 辩护人想挑战公诉人的证据,真的难度系数大!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有职业风险!记得前几天我看到有个女律师因递交了虚假材料被判入狱!唏嘘不已!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意思——《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我想在任何一个国家出他本国刑事辩护领域的书直接叫《刑事辩护的经验》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是中国的经验?从这点上来看就能想到,中国的刑事辩护一定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否则干嘛要在书名上多此一举? 通读此书,最大...
评分屁股决定脑袋。从辩护人的角度看,不相信公检法。而我作为一个法官助理,也对控辩双方都保有警惕。 田文昌律师,有理论深度,又有丰富经验,并练就了高超技巧,学到很多。比如,拿一张大白纸把前后多次的陈述~供述摘录下来,前后比较或与其他证据比较,这个就是悄悄法律人以为...
评分六年前,我在西南某地法院审理一起案件。这是一起普通的抢劫案,由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辩护人没有提供新的证据,只希望法庭考虑被告并非主犯,能够从轻处罚。为论证这一点,律师当庭发表了长篇大论,详尽介绍了共同犯罪的定义、特点,甚至列举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理论学...
评分1、立法对被告及辩护人的蔑视令人震惊。 2、刑讯逼供是当前刑事案件的最大问题。 3、学者对实践问题的敏感程度不如律师。 4、律师如不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则无法将执业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 5、律师能做的一是批判现有立法、二是激活现有法条。 6、辩护人会见当事人时,...
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