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

芙蓉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华(1942—),湖南嘉禾人。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他曾长期生活在湘西五岭山区,对乡镇风俗很熟悉,创作主要以这一地区的生活为背景。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中篇小说集《浮屠岭》、长篇小说《芙蓉镇》等。《爬满青藤的木屋》获1981年全国短篇小说奖,《芙蓉镇》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现旅居加拿大。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古华
出品人:
页数:207
译者:
出版时间:1981-11
价格:2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99641
丛书系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
图书标签:
  • 茅盾文学奖 
  • 文革 
  • 古华 
  • 小说 
  • 中国文学 
  • 现当代文学 
  • 芙蓉镇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芙蓉镇》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主要讲述了,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1964年春她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落成时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娃娃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轻自践而内心纯洁正直的“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冬天一个夜晚,胡玉音分娩难产,谷燕山截车送她到医院,剖腹产了个胖小子。三中全会后,胡玉音摘掉了“富农”帽子,秦书田摘掉了“右派”和“坏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镇,黎满庾恢复了职务,谷燕山当了镇长,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而李国香摇身一变,又控诉极左路线把她“打成”了破鞋,并与省里一位中年丧妻的负责干部结了婚。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在街上游荡,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前段时间在友人的极力推荐下,我花了一个晚上看完了这部小说,但看完后对小说整体并没有太深的感触,反而对里面生动的风景描写和幽默的语言印象深刻。 开篇几百字的社会风情描写,可能是我在当代文学里看到的最美的风景了。但小说还是要描写人性,反应社会的,作品中的有...  

评分

又是在周转书架淘到的,也是先知道拍成了电影,好像是刘晓庆演得,很老的一部片子,那次看推荐国产片的,里面就有这个。小说是古华在1980年写完得,后记和闲话中,作者真是太谦虚了,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可能他本身就是一个很谦虚的人吧。 《话说<芙蓉镇>》 ...  

评分

十几年后重读《芙蓉镇》,时时有往日情境再现的感觉。不同年纪、不同心境下读同样一本书,竟然好像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某日晚上拿起人民文学版的《芙蓉镇》,一口气读完。读完兀自心潮澎湃了一会儿。作品将背景放在那个我从未经历过的历史时期,读来却是历历在目,和大量以...  

评分

十几年后重读《芙蓉镇》,时时有往日情境再现的感觉。不同年纪、不同心境下读同样一本书,竟然好像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某日晚上拿起人民文学版的《芙蓉镇》,一口气读完。读完兀自心潮澎湃了一会儿。作品将背景放在那个我从未经历过的历史时期,读来却是历历在目,和大量以...  

评分

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历史的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反思文学又以反思小说为具体表现形式。反思小说泛指出现于1979年及1980年代初期的一类小说。小说题材多为文革期间事件,透过变化过...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小说之前先看了电影,所以在看小说的时候,在脑海中难免会把小说文本讲的内容与电影里的表达互相比较。虽然已经知道了大概情节,但是因为改编成电影时对小说情节有大量删减,在所以整个阅读中总能出现意外的惊喜。小说涉及到的情节比电影更多,人物冲突更激烈一点,人物情绪更饱满,尤其是涉及到李国香的部分。小说中除了对人性有很多讨论和展现意外,还涉及到了解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等。

评分

想给出十颗星也不为过!太喜欢作者真诚的笔触了,连后记都让我热泪盈眶。对于历史的厚重,这本薄薄的书真是写尽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地一声雷的地震感,到现在才能体会到一番,再也不是历史书上浅薄的赞美之词了。秦癫子真是令人五味杂陈的存在啊。

评分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那個時代的作品,在全面禁严多年后突然有了些许改观,自然是心怀感激又小心翼翼的跳舞。我很好奇,最后李国香哪里去了?杨民高呢?只留下王秋赦一个泼皮懒汉“疯了”,也算是作者的“聪明”之处吧。另外,本书语言真是一大亮点。4.5星吧。

评分

大学时候上马克思中国化老师推荐看了电影,五一在青岩古镇的茶馆里看了一半,小说写得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四个片段之间时间有些跳跃,把在政治运动下的人情社会的林林总总写得很透,今年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的小说。

评分

【18-79】 2018.4.10 北京 一条青石板街串联起二十年的生活图景,荒诞的年岁里没有是非,人心也是禁不起考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