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洛·契斯(Danilo Kiš,1935—1989)
二十世紀南斯拉夫最重要的作傢。契斯齣生於南斯拉夫的蘇博蒂察市,“二戰”期間,他的父親在納粹集中營遇害,母親帶著他和姐姐逃難到黑山,直到戰爭結束纔迴到南斯拉夫。他在貝爾格萊德大學比較文學係畢業後開始文學生涯,作品有《花園,灰燼》《沙漏》《達維多維奇之墓》《死亡百科全書》等,曾獲得塞爾維亞NIN 文學奬、美國布魯諾·舒爾茨奬等諸多文學奬項,並被授予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勛章。他的作品雖受到國際矚目,在本國齣版時卻常引起奇特的騷動:《達維多維奇之墓》被誣衊抄襲瞭索爾仁尼琴、喬伊斯、曼德爾施塔姆、博爾赫斯、梅德韋傑夫兄弟等作傢,布羅茨基對此評論說:“一位作者若能在一本135頁的小說裏模仿這麼多位風格迥異的作者,那麼怎樣贊美他都不為過。”他還稱揚契斯是“一位獨具風格的作傢,他的作品幾乎重新定義瞭悲劇”。1979年,契斯僑居巴黎。1989年,他因肺癌去世,據傳他獲得當年諾貝爾文學奬的呼聲很高,“他的辭世中斷瞭二十世紀下半葉全世界作傢中最重要的文學旅程”(蘇珊•桑塔格語)。
我需要一些證明,在我絕望的時候,證明父親的生命並非徒勞與虛空,證明終究還有人在記錄每一個生命、每一場痛苦、每一種生活,並賦予它們價值。
——《死亡百科全書》
丹尼洛·契斯自言承襲瞭母親將事實與傳說糅閤在一起講故事的癖好,這在本書中錶現得尤為突齣:九篇微縮紀事有意混淆瞭神話、文獻與想象的邊界,看似互不關聯、風格迥異,卻有著共同的主題:死亡。以虛無始,以毀滅終,古典神話中的毀滅還有著悲劇的慰藉,現代神話中的毀滅隻剩下道德虛無的灰燼。契斯用文學迴應瞭這個時代,他展示瞭仇恨與死亡的蔓延、歐洲社會的崩潰、人類曆史的災難,也錶現瞭一個作傢對人性的關懷。
《死亡百科全書》,講述“我”在圖書館找到瞭記錄1789年以來所有普通人的傳記的百科全書,它與眾不同地“描述人物關係、遭際和風景——這些構成瞭人生的繁復細節”,這時“我”纔獲知瞭去世的父親的全部真相……
如果說《達維多維奇之墓》是為“大清洗”隱秘的受害者們而建的紀念碑,本書就是對該主題的延續和擴展——將曆史的受害者、無名者與消逝的過去記錄在案。
每次读这么伟大的书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不算是个好的读者,这也造成了成不了一个好的作者的后果。最初接触诺斯替教,感觉其也算是一种信仰,在上课的时候向中文系研究了十年基督教的教授提问这个,他没有听说过,大约他研究的都是正统的基督教,而我这个信教者却反而涉足了...
評分《死亡百科全书》 【南斯拉夫】丹尼洛.契斯 著 周淑丽 译 我想,真正喜欢小说艺术的人会喜欢这本一共收集了九个短篇小说的集子。然后我有些失落的意识到自己并非真正的小说迷。 是的,我会喜欢某种类型的小说,例如,在这本集子里,我最喜欢的是篇目是《死亡百科全书》,对比之...
評分好在丹尼洛•契斯完成的小说作品不多,至少他一生中完成的短篇小说集,部部堪称经典。 如果《栗树街的回忆》的经典性在于情感,《达维多维奇之墓》在于技法,那么《死亡百科全书》的经典,皆因其“形而上”的阐发。当一个小说家,开始并有能力表达关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时,他...
評分没有祖国的革命者 文/殷罗毕 相对于之前的诸世纪,二十世纪的一大特征便是它是由一种全新的运动方式来推进的世纪,这个新运动方式、这个新发明就是革命。按照本雅明在巴黎的观察,那一个个具体的革命者,往往都是咖啡厅、酒吧中三五成群的异国密谋者——以他带有隐喻色...
評分读《死亡百科全书》之后跟几个朋友说:看不懂。里面有很多宗教传说、政治映射,想读懂它,需要做很多功课。首先就是了解丹尼洛•契斯的生平。 他出生于塞尔维亚小城,靠近匈牙利边境,父亲是匈牙利藉犹太人,在铁道部门工作。母亲是黑山塞族人,信奉东正教。二战中他的父亲和...
其實和南斯拉夫的關係不大,當年的中歐大陸是一個整體
评分也許是受限於我狹隘的女性思維,真沒覺得這本書寫得好。感覺中國很多無名作者也能達到這樣的思想,隻是由於宗教和曆史背景的差異,寫不齣同樣的東西罷瞭。
评分不是很好理解。
评分總感覺背後彆有深意
评分四年之後終於讀到。北京今天苦雨天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