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洛·契斯(Danilo Kiš,1935—1989)
二十世纪南斯拉夫最重要的作家。契斯出生于南斯拉夫的苏博蒂察市,“二战”期间,他的父亲在纳粹集中营遇害,母亲带着他和姐姐逃难到黑山,直到战争结束才回到南斯拉夫。他在贝尔格莱德大学比较文学系毕业后开始文学生涯,作品有《花园,灰烬》《沙漏》《达维多维奇之墓》《死亡百科全书》等,曾获得塞尔维亚NIN 文学奖、美国布鲁诺·舒尔茨奖等诸多文学奖项,并被授予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他的作品虽受到国际瞩目,在本国出版时却常引起奇特的骚动:《达维多维奇之墓》被诬蔑抄袭了索尔仁尼琴、乔伊斯、曼德尔施塔姆、博尔赫斯、梅德韦杰夫兄弟等作家,布罗茨基对此评论说:“一位作者若能在一本135页的小说里模仿这么多位风格迥异的作者,那么怎样赞美他都不为过。”他还称扬契斯是“一位独具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几乎重新定义了悲剧”。1979年,契斯侨居巴黎。1989年,他因肺癌去世,据传他获得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呼声很高,“他的辞世中断了二十世纪下半叶全世界作家中最重要的文学旅程”(苏珊•桑塔格语)。
我需要一些证明,在我绝望的时候,证明父亲的生命并非徒劳与虚空,证明终究还有人在记录每一个生命、每一场痛苦、每一种生活,并赋予它们价值。
——《死亡百科全书》
丹尼洛·契斯自言承袭了母亲将事实与传说糅合在一起讲故事的癖好,这在本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九篇微缩纪事有意混淆了神话、文献与想象的边界,看似互不关联、风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主题:死亡。以虚无始,以毁灭终,古典神话中的毁灭还有着悲剧的慰藉,现代神话中的毁灭只剩下道德虚无的灰烬。契斯用文学回应了这个时代,他展示了仇恨与死亡的蔓延、欧洲社会的崩溃、人类历史的灾难,也表现了一个作家对人性的关怀。
《死亡百科全书》,讲述“我”在图书馆找到了记录1789年以来所有普通人的传记的百科全书,它与众不同地“描述人物关系、遭际和风景——这些构成了人生的繁复细节”,这时“我”才获知了去世的父亲的全部真相……
如果说《达维多维奇之墓》是为“大清洗”隐秘的受害者们而建的纪念碑,本书就是对该主题的延续和扩展——将历史的受害者、无名者与消逝的过去记录在案。
在《国王与傻瓜之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曾经服务于沙皇的秘密警察,十月革命后变成了一名流亡者。当然,在流亡途中他早已丧失了当年的荣耀,不得不一路当掉自己身上的珍贵物品:刻着沙皇名字的银表,父亲遗留给他的金链子,佩刀、鼻烟盒、手套、烟斗、胶鞋。这一切山穷水...
评分杨照在写马尔克斯时,提到了他笔下魔幻风格的源头是他的外婆。比如外婆要他不可以乱跑,原因是会吵到姨婆,而对于她的外婆来说,屋子里不只有活人,也有幽灵。于是我们在《百年孤独》中就看到了这样的设定,一种“奇特幽灵存在的轮回”,而这也使我意识到,一个好的作家是如...
评分在《国王与傻瓜之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曾经服务于沙皇的秘密警察,十月革命后变成了一名流亡者。当然,在流亡途中他早已丧失了当年的荣耀,不得不一路当掉自己身上的珍贵物品:刻着沙皇名字的银表,父亲遗留给他的金链子,佩刀、鼻烟盒、手套、烟斗、胶鞋。这一切山穷水...
评分 评分每次读这么伟大的书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不算是个好的读者,这也造成了成不了一个好的作者的后果。最初接触诺斯替教,感觉其也算是一种信仰,在上课的时候向中文系研究了十年基督教的教授提问这个,他没有听说过,大约他研究的都是正统的基督教,而我这个信教者却反而涉足了...
四年之后终于读到。北京今天苦雨天气。
评分宗教和政治映射太强,看不太懂。但是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一定喜欢极了。
评分已经预见到在一生中肯定会反复阅读里面的几篇小说。
评分不是很好理解。
评分大约也不是因为书不好,而是我学识太浅有好几个故事看不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