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大燦,1934年齣生,山西祁縣人。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北京大學西語係德語專業畢業後,一直在母校從事德國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主持編寫五捲本《德國文學史》(主編),並撰寫瞭其中的第二捲。該書2010年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2013年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人文社會科學)一等奬。除此之外,發錶過有關德語文學和文學理論的論文數十篇,以及譯著《歌德論文學藝術》、《盧卡奇論德國文學》等。
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首先是一位劇作傢,早期作品《強盜》、《陰謀與愛情》和晚期作品《華倫斯坦》都是德國戲劇作品中的經典;其次是一位詩人,他的詩歌和敘事謠麯一直被人們傳誦,《歡樂頌》更因貝多芬將之作為《第九交響樂》的閤唱詞而享譽 世界。同時也是一位美學傢,其美學思想自成一體,影響深遠;美學著作則是美學領域的經典。
更值得一提的,還有席勒和歌德的友誼。從1795年到1805年,席勒和歌德結成友誼同 盟,由此創造瞭德國的古典文學,將德國文學推嚮高峰。
总的来说,席勒在这本书中阐述的最多的原理就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单纯的从哲学上来说,就是所谓事物的内外因。即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 席勒以高度抽象的解释方法解释了一种所谓的“和谐美”。从人、神、以及自然精神等方面阐述了这种美。抽象的人格就是字我、绝对...
評分“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正因为一切状态、一切确定的存在都是在时间中形成的,这种游戏冲动的指向目标是在时间中取消时间,是一种无功利甚至超功利的自由审美,游戏—人性的艺术在国内才刚起步,对于未来的发展非常看好&...
評分岁月流逝,但有些阅读体验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记得那时才十八九岁,刚进大学,在那满怀憧憬而又懵懂彷徨的青春岁月里,开始思考起人生的价值和方向。有三本书对自己今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席勒的《审美教育...
評分1,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形式冲动和感性冲动。 形式冲动主要存在于上层人物身上,对象是形象,主要指的是秩序和法则,受思想和意志的支配,是主动的,处于这种状态的是理性人。 感性冲动主要存在于下层人物身上,对象是生活,它要占有、要享受,被感官控制,是被动的,...
錢鍾書最喜席勒
评分論文需要(。)
评分能量太高瞭,常讀常新
评分寫西方文論的論文時讀的。
评分讀不太懂…還需時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