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创作上既有浪漫主义特点,又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以其名字命名的“芥川奖”成为日本文坛的重要奖项之一。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多为历史题材,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以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让读者关注到社会丑恶现象,这使得他的小说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河童》是其晚期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与中国的《桃花源记》,日本的《浦岛太郎》,英国的《格列佛游记》、《爱丽丝梦游仙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个《河童》单行本
芥川龙之介遗世之作
20世纪日本文学经典
《罗生门》表现了一个东方而古典的芥川龙之介,而《河童》展示了一个引领20世纪亚洲现代文学的现代派、先锋派的芥川龙之介。
本书收录芥川的短篇小说共6篇。
《河童》通过精神病院23号患者的自述,讲述了一段与人类社会既相悖又相似的河童国里的见闻与经历。虽然假托了一个虚构的世界,但贯穿全篇的机警的讽刺和犀利的批判处处指向现实,反而比当时很多现实主义作品都更准确也更生动地刻画出了20世纪20年代日本社会真实而本质的一面。
在河童国内,所有观念都在嘲讽着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它们了解人类胜过了解自己。一旦掌握了它们特有的语言,接受了它们的怪异思想,离开了这个乌托邦之后,便会立刻陷入对人类产生无比嫌恶的烦恼之中。故事主人公好不容易才返回人世间,但由于已经无法习惯人类的生活,被当成了疯子。
看了芥川龙之介的《河童》,主人公误入河童的国度和河童一起生活,河童声称自己比人类更了解人类,而且它们觉得,在生育这方面只为自己方便而不问腹中胎儿是否愿意来到世间太自私了,所以他们在即将临盆时,父亲总会询问腹中胎儿是否愿意来到人世,如果不愿意医生就注射...
评分看了秦刚译的《河童》,还是译得重了钝了,不像林少华译的《罗生门》,在手碗轻轻划个碗口,倾刻便血流成河了。淡不够轻盈之死的人,是译不好芥川的文字。 。 天并不是阴霾,少年误入河童之境,并没有桃花源,毕竟河童像蛙,粘粘的,并没有讨人的皮毛,只不过人类社会有人类社...
评分接触到日本文学作品,还是因为中学课本上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当时被他所带给我的空灵和一种说不出的美吸引。此后,接触到川端康成,迷恋上真哀艳寂。 所以,在看到芥川龙之介的时候,就像一车苹果里出现了个橘子那样惊奇。笔锋太过犀利,夹枪带棒,每一笔刻画都入骨。芥川...
评分两年后再读《河童》,依然喜欢这本书,并且常读常新。唯有一点,就是当年还是习惯手抄笔记,这回决定在豆瓣再记录一次。 河童生产时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有医生和助产妇来帮忙的。只是临产时,父亲会像打电话一样,嘴巴对着母亲的生殖器大声问道:“你到底想不想出生到这个世界...
评分《河童》很好看 《尾生》很痛苦 最想评的还是《南京的基督》,有人说是芥川难得的温情,是鸡汤,是童话,我觉得都不是。偏要说是什么的话,那大概是病房的窗外那百花盛开的春天吧。 看得到,又摸不到,既不能说又意义,又不能否认它的意义,这和金花的信仰一样,是极度矛盾的。...
讽刺色彩过重,看着有点不舒服。
评分薄薄的一本。收录几篇短篇。相比《河童》,我更喜欢芥川龙之介描写中国的那几篇。尤其是《南京的基督》。还是第一次看到以民国时期妓女为描写对象的小说,芥川龙之介写小说时并未来过中国,却写得真切感人。深受触动。
评分“啊,我实在太郁闷了,所以想颠倒过来看看这个世界。可结果却是一样的!”
评分最爱《南京的基督》一篇。
评分每篇作品都离不开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河童国是人类的倒影,黄粱一梦梦到的不是雕梁画栋锦衣玉食,而是对人类世界的夸张解读,充满哲思。承袭日本文学的克制却更大胆,也可能是二战背景的缘故,每个小人物都是时代的镜子,河童、妓女金花、何小二、来到湖南的“我”、朋友“谭”心有善意,现实却是幻想、骗局、误解、愚民,恰恰是点到即止,才更戚戚然。看后记说鲁迅翻译过他的作品,难怪读的时候想起狂人日记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