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莫尔帕斯,爱丁堡大学英语文学系高级讲师。《后现代争论》编辑及《新美学主义》合作编辑。
译者简介
孔锐才(豆瓣id:David Kong),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批判理论,艺术研究等。在学术期刊、杂志、报纸等大量发表文章。
在诸如《后现代状况》、《歧争》、《力比多经济学》和《非人》等作品中,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激进地改变了人们思考当代文化的方式。他对知识、艺术、政治和历史关系的研究组成了后现代思想中最具影响力的文本。
这本导读介绍了利奥塔作品的核心思想,包括现代性、后现代、伦理、崇高和“不可呈现”等概念。西蒙•莫尔帕斯将重要的文本放在它们的知识背景中,从而追溯了它们在当代思想中深远的影响力。这样,他不仅让利奥塔的作品变得易于进入,同时也让读者能对这些作品作出他们自己的判断。
利奥塔的作品对于任何研究当代文学文化的学者来说都是无法忽略的。本书对于进入利奥塔范围广阔的批判作品是一个理想的指引。
在佛教中,有一种人能够引导众生弃恶修善,入于佛法,让人从迷失中觉悟从而离苦得乐,这样的人被称之为“善知识”。 如大乘佛教非常推崇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经,就讲述了善财童子受到文殊师利菩萨的点化而去游学参访,共拜访了五十三位层次不同身份各异的善...
评分 评分 评分遇见一本书,算是一次和它的作者的邂逅,那么遇见一本导读书,该说是完成了一次相亲么? 重庆大学出版社这套“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内容深入浅出,很适合初学者作为“学术起点”使用。选题涵盖了现代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利奥塔便是其中的一位。 相较系列中介绍的其他思...
评分对于利奥塔,艺术的任务是用崇高感抵制总体性的恐怖。 在《对何为后现代的一个回答》中,利奥塔区分了三种艺术和文化的呈现(presentation)方式: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是所有文化的主流艺术。在现实主义中,意识通过不对事物存在的方式产生怀疑的方法,...
#利奥塔的后现代是否有泛化的危险。书做的非常舒服。译文很顺畅。目测问题不大。
评分几个topic正好是我感兴趣的问题。对《后现代状况》和《对何为后现代的一个回答》(尤其是对“宏大叙事”的分析)比利奥塔本人的叙述还要清晰;大致可以推断,贝尔廷对艺术史叙事中元叙事的不信任、“游戏规则”的说法几乎直接受到利奥塔的影响;还是要溯到康德,《批判》终究绕不过,要重读利奥塔,都是明年的事了。#2016最后一本
评分明白晓畅,失于简单,但对一本入门导读不应要求太多,因此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解构主义所倡导的不断更新和永不止步的质疑和解构,也不是利奥塔诸如后现代知识成为商品的变迁或者基于艺术的“崇高”与基于政治的“歧争”(泛泛来看,这些其他人那里或多或少都有,谁叫利奥塔是后现代之父呢),而是他做出的两个区分(就像德勒兹对哲学、艺术以及科学所作的区分)。首先是现代性、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的区分。这点显而易见却容易被混淆,现代性甚至被追溯到基督诞生或者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主流是追溯到文艺复兴或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P10),而且现代性主要是与宏大叙事(元叙事,被分为思辨型——绝对的知识和自由型——普遍解放)相维系。现代主义则是19世纪中后期或20世纪初期、首先和主要发生在艺术领域的一场运动。
评分看完后2个感想:利奥塔的美学核心思想:表现不可表现的崇高;把头埋书里,埋深点,再埋深点,就可以逃避某些人和事
评分整体非常清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