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贝托·埃科,欧洲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小说家。出生于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博洛尼亚大学教授。著有大量小说和随笔作品,代表作《玫瑰的名字》全球销量超过一千六百万册,译成三十五种文字。另有重要作品《傅科摆》、《昨日之岛》、《波多里诺》、《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密涅瓦火柴盒》和《埃科谈文学》等。
本书是埃科的随笔集,作者从自己在《快报周刊》上开设的“密涅瓦火柴盒”专栏中选取了一百四十篇随笔结集而成,分为八个部分,写法天马行空,内容包罗万象,从时事政治到文学艺术、从环境保护到新兴科技,笔调轻松幽默,极尽调侃讽刺之能事。书名源自一种装有“密涅瓦”牌火柴的纸质小盒,作者习惯在盒子的封皮背面记录短小的随笔或一闪而过的灵感。每篇文章篇幅在两千字左右,短小精悍,配以诸如“注意:本文纯属一派胡言”、“知识分子的首要任务:在无能为力时闭嘴”、“八卦曾是严肃的”等抓人眼球的标题,作者展现了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见解,以冷静、犀利的笔触,从全新的角度来解读这个充满了矛盾和不安的世界,让人捧腹之余,也引发思考。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七日,立冬。晚九点二十四分。 柔和的灯光,舒缓的乐曲,我的面前是一台白色的小笔记本,手边则放着刚刚出版的《密涅瓦火柴盒》。 光滑的手感,泛着金属色的文字,特别的装帧设计……我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书的封面,却不自觉地停留在那里,连双手也离开了...
评分写专栏的埃科 赵松 要是有人跟我说,某位作家写了二十多年的专栏,而且多数时候差不多每周都要写,从政治到文化现象,包括日常时事,他都要涉及,那我就会下意识地想,估计这位老兄也只能干这个了。我的潜台词是,他肯定早就被专栏榨干了,榨没了灵感,榨没了青春和文学理想,...
评分埃科的火柴盒 顾文豪 刊于2009年11月22日《南方都市报》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曾这样评价博尔赫斯: “我将先讲我对他情有独钟的主要理由,这就是我在博尔赫斯那里认识到文学理念是一个由智力建构和管辖的世界,这个理念,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流格格不入,应该说是...
评分原载《上海书评》) 假如当年贾岛没有在“推特”还是“敲特”这个问题上踌躇太久,假如Twitter(推特)能早二十年发明的话,翁贝托·埃科的这本《密涅瓦火柴盒》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一百三十五条一百四十字一篇的tweets? “我认为撰写这些专栏文章对我来说是相当重要...
评分意大利人翁贝托·埃科的新书叫《密涅瓦火柴盒》,埃科把自己的文字比作随手写在火柴盒封皮上一些诸如地址和购物清单之类的内容,而非它的内容物火柴。我不认为这是埃科的自谦。埃科的用意是“提醒”,不是叫我们拿着他的文字去点烟。 我读的时候,眼前一直回闪着一些中国人...
很多涉及意大利的历史和时事的内容就迷茫了,是我太菜
评分埃科真是个有趣的作家,如果老爷子还活着,不知道看到如今的世道会有多少有趣的想法呢。相比较他的小说,这部随笔杂文评论可太好理解了,也能看出埃科幽默的一面。
评分「一个圈子就这样闭合了,民主也就如此摧毁了民主。」
评分盲目爱埃科如我!
评分针砭实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