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选自《叔本华全集》的卷二、卷三中的5篇文章,探究的是人的本性及其发挥的规律,道德在人生中的涵义到底是什么。这本随笔集所谈论的现象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叔本华透过这些现象所得出的见解与我们的流行观点迥然不同。如珠的妙语散落在书中的每一页,由严密的推理线索串连了起来。这样的思想作品,完全可以用叔本华描述普卢塔克作品的话语形容:“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长出了一对翅膀”。
1.《哲学必然性的学说》普里斯特利 “如果一个人为自己在过去所做出的某一行为而懊恼和责备自己,那他可能会幻想如果自己再度处于相同的情势下,他将会做出不一样的行为。但这只是幻想而已。如果这个人认真审视一下自己,并且把所有外在情势考虑进去,那他就会满意地发现:只...
评分个人认为这两篇论文是叔本华最好的作品,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事实上他的作品绝不是完全的消极论调。从他对道德的反思上,或许可以发现人性本身那仅存的那一线希望。 关于自由 自由意志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问我们人具有自由意志吗?我们的行为受我们的控制吗? 和哲学...
评分赞同他对自由意志和道德基础的刨析论证,但并不同意后部分禁欲的看法 我认为 欲望是痛苦的根源这一结论如同如何消除痛苦这一问题一样都是没有意义的 完美的世界并不是通过理智来消除意欲 从而从痛苦出得到解脱 而是理解自己 找到利用自己悟知性格的最好方法 将自己的意欲通过理...
评分1、叔本华指出,人的行为只有三种推动力:愿望自己快乐的利己心、愿望别人痛苦的恶毒心、愿望别人快乐的同情心。 2、头脑是照亮了,但心却依然没有改善。 3、对事物作出判断的不应是眼睛,而应该是理解力。 4、行为只是这个人的性格的外相,而这个人的性格已是永远和无法扭转地...
叔本华依然用其简洁而易懂的文笔,将形而上的思想进行了清晰的讲述。对于意欲的自由,道德的基础,禁欲的目的等论述都有其独到之处。 1.意欲的本质是自在之物,时间和空间,人的性格及个体化多样性都是意欲的表象,但其本质是同一的。 2.道德影响只能矫正人对世界的认识,而不能真正改变人的内在性格。 3.一切事情的发生都遵循严格的必然性,只是我们的认识能力并没有理解到。 4.先有本质,后有本质的发挥。 5.对于基督教,叔本华认为《圣经》中《旧约》是乐观的《新约》是悲观的。而人生实际也是悲观的,一切快乐与幸福是否定的,不过是意欲的表象,是无法满足的。而只有背对意欲,走向禁欲,迎向肯定的痛苦,才能进入无的境界,顿悟超脱。
评分哲学书再也不要看了,虽然很有道理很有思想,但是说也太抽象了!哲学家的脑子都是怎么长的呀
评分没看完,感觉他的话语结构差不多都是一样的
评分读的时候总会觉得…“我知道啊…”“我也知道啊…”可能是我平常总是会乱七八糟想很多所以才会这样,但同时也会觉得虽然想很多但从来没有整理过这些思想,没想过怎么能用比较简练的文字把脑海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也许这就是普通人和大师的区别吧(2017年八月记 期待几年后回看时的想法
评分看问题通透,但是可以肯定永远不会成为主流。毕竟生存意欲的延续不能靠了解本质,只有智力才会享受思维的乐趣,而同时也折磨着生存意志。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应该体验幸福的,毕竟生命的本质已经够苦难了,认清本质就更应该对自己好一点。况且意欲也有其好的一点点方面,比如生存意欲也有否定生存意欲的一面,即人、我无别,意欲不是孤立的苦难,那仅有的一丝纯粹道德,也是给苦难的一点慰藉吧,善待自己和别人也是发挥纯粹的道德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