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与这个时代

一个人与这个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新闻周刊》、《感动中国》、《新闻1+1》等节目主持人。198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邹煜: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语言研究中心任职。

出版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邹煜
出品人:
页数:372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2-1
价格:39.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1310393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白岩松 
  • 新闻 
  • 传记 
  • 传媒 
  • 人物 
  • 随笔 
  • 访谈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白岩松二十年央视成长记录 一个时代变迁备忘

正襟危坐,西装革履,些许严肃,微皱眉头,这是白岩松的公众形象,这或许与我们时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但他敢于迎接挑战,追寻着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忧心忡忡地关注着种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冀希着社会更加美好。本书是白岩松的20年央视成长记录,通过白岩松讲述这20年里他所亲历的故事、他所关注的新闻和人,来打量、记录他,更重要的是,记录这个变革的时代。

从1993年到2013年,这20年的中国电视新闻经历了非同寻常的20年,从电视新闻杂志、直播连线到新闻评论,电视新闻的传播语态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作为这20年中国电视新闻变革的亲历者,集记者、主持人、制片人和新闻评论员于一身的白岩松与这个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书是白岩松的20年央视成长记录,通过白岩松讲述这20年里他所亲历的故事、他所关注的新闻和人,来打量、记录他,更重要的是,记录这个变革的时代。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白岩松表示纸媒不该变成资讯供应商,“今年我去德国时,最大传媒集团的老总每天早上依然看报纸,他说不是看资讯,而是看经过了一夜新闻的发酵。资讯经过了一夜的互联网、电视广播的报道,人们早已知道这个事情本身,第二天早上翻开报纸的欲望是什么,是了解这些事实的本身吗?...  

评分

这是一本访谈白岩松的书籍,在书中作者从白岩松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一直到现在仍然奋斗在新闻一线的十几年历程为线索,穿插着不同年代不同行业发生的大事件,时代成就了白岩松,同样白岩松也改变了这个时代。这也就是这本书为什么取名为一个人与这个时代。 内容分为十个部分: 1...  

评分

第一次接触白岩松是从老爸那里,从《东方时空》起步,迈进《新闻周刊》,期待每周六那仅有的30分钟的节目,从他深邃的眼睛里,仿佛能看出睿智的思考。 从记者到制片人到辞去制片人再到新闻评论员,老白的这二十年是我们二十四五这些年轻人很好的一个榜样。很遗憾因为年龄的关系...

评分

由于工作比较忙,我断断续续大概一个多星期把这本书读完了。从语言来讲这本书很好懂,很好读,没有很绕的地方。我也是广院毕业的,每每在书中看到岩松老师提到广院的点滴总有些感慨,这也许就奠定了读这本书我的感性会大于理性吧。同样,我也是学新闻的,看到对于新闻人的书本...  

评分

白岩松表示纸媒不该变成资讯供应商,“今年我去德国时,最大传媒集团的老总每天早上依然看报纸,他说不是看资讯,而是看经过了一夜新闻的发酵。资讯经过了一夜的互联网、电视广播的报道,人们早已知道这个事情本身,第二天早上翻开报纸的欲望是什么,是了解这些事实的本身吗?...  

用户评价

评分

某些段落读来令人深思,触动着内心的思考。书中一段对于既得利益者的思考很赞,敢于直面现实问题!跟随这样一个媒体人看时代的变迁,完成了一次不错旅行。

评分

一般般

评分

在中国拼命往前走的这个过程中 人民的素养内涵并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速度 急功近利已经成为了几代人的共同标识 对于个体而言 没有思想并不是太悲哀的事 而对于整个国家 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 而非盲从大流人云亦云的躯壳

评分

學習的對象

评分

这书这么冷门 没什么人看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