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甫盖尼·扎米亚京(1884—1937),表现主义和新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作品涉及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体裁,主题多为对现实社会的讽喻。早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却因为与当时主流思潮相左的政见和批判主义的文风遭到政府的封杀,多部作品遭禁。于1931年上书斯大林本人,请求离开苏联,在高尔基的多方斡旋下,终于获准出国,同年与妻子在法国巴黎定居,1937年因心脏病去世。
译者:范国恩,著名俄语翻译家,中央编译局译审,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译有《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我们》、《烈火中的凤凰》等多部俄语经典著作。
《我们》是“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首部曲,在斯大林时期被列为禁书,禁止在苏联出版。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大一统国”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和心态。 在这个攀上了“人类文明最高峰”的大一统国,所有公民一律被以数字冠名,“号民”们并对于极权安之若素。但是极权也不能扑灭人性的光辉与,对自由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译林本次出版的版本是直接从俄文翻译,与市面上从英文转译的版本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更精准和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原文的韵味。
扎米亚京没有声嘶力竭,相反他用他冷静的笔触描绘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联众国。没有自由,没有痛苦,没有嫉妒,没有人。只有时间表,只有精确如数学的幸福,只有没有拒绝的性,只有众号码们。 当D -503不再是个号码,他在和内心中的另一个自己搏斗。是亲爱的I勾引了他,不道...
评分在书店收入《我们》,绝对是因为其与《一九八四》和《美丽新世界》一起被称为三大“反乌托邦”小说,断断续续,用了两周时间,也只是粗率得看了一遍,远不像最初看《一九八四》,让我在除夕和年初一中用了两天就看完。 也许是我对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不太习惯,或者是因为之前看...
评分反乌托邦的部分不必再谈,谈的已经很多,自由与幸福。 俄国文学的传统其实显而易见,心灵、基督、反基督。 这一切本身极富冲击力,扎米亚京又是一个语言大师,没有过度的煽情,没有过度的描写,一个数学家眼中的世界和他的情感却让读者一览无余。 我想谈谈的是男主角“叛变革命...
评分这本小说被誉为反乌托邦小说的开山之作,考虑到这本书的成书时间,确实有其开创性,况且个人觉得这本小说不论是文采还是构思以及叙事方式都是比较值得称道的,也许它没有之后的《美丽新世界》《1984》的圆滑完满,但是却自有其特色。 这本书叙事采用第一人称,选取的是一个对于...
评分反乌托邦的部分不必再谈,谈的已经很多,自由与幸福。 俄国文学的传统其实显而易见,心灵、基督、反基督。 这一切本身极富冲击力,扎米亚京又是一个语言大师,没有过度的煽情,没有过度的描写,一个数学家眼中的世界和他的情感却让读者一览无余。 我想谈谈的是男主角“叛变革命...
《我们》和《1984》、《美丽新世界》并称反乌托邦三部曲 ,至此三本都读完了。《我们》是首部,但是流畅度和深刻性感觉不如后两本,所以名气也稍逊。当我们说反乌托邦时是在说什么呢?概括下来无非就是对人之个性和自由的坚持。
评分(大概是我的关注点比较奇怪)小说里的人物就像动起来的毕加索的画里的人。
评分那男的放平常环境里也是个渣
评分反乌三书中《我们》的文笔构思显然最好,但读起来流畅性最差。扎米亚京有近似纳博科夫的雕花才能,雕花太多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却只是带来疲惫。爱情总是作为搅局者而存在,它倒确实与数学格格不入。
评分这本书写出了集体主义的恐怖本质:集体主义是懦夫的避难所,懒人的安乐窝,流氓的遮羞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