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个人观察以上海为立足点,记录了八十年代前后不同艺术团体、艺术家各自的或相呼应的实验、实践、态度和观点,重新挖掘和厘定了他们工作的意义。它并不能概括当时蓬勃于中国各处的美术运动和新兴艺术的全部,但是上海的这一段艺术小史,确曾为这座城市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勃发而出的艺术能量。
追忆有过的困扰、寻找、欲望、饥渴、漂泊、疯狂、诅咒和幻灭,让当年的热情、勇气、力量和坚持又涌现上来,这时它们一定具有最真实、最温暖人心的价值,无论之后它们是否又归于记忆,被流传或珍藏,或再次回到历史的宿命,被淹没,甚至消灭。
——赵川
具体的一幅画并不重要,尤其对一个陌生的旁观者来说更是如此。他如果想追索这幅画的意义,还不如去追索它完成的经过,事实上一幅画有时是由一个想法完成,有时也是由千百幅这样的画完成的。我想倾注自己的一生去完成这样的一幅作品。
——龚建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事关八十年代,最初作为抽屉文学而写作的一本书,可以说是一份私人观察,但记录的基础是大量访谈与档案,有强烈的在场感。配了上百幅插图,可读可藏。
评分很有意思……
评分本书梳理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先锋前卫艺术的发展历程,并以学理化的方式进行分析与解读。比这些解读更激动人心的,是书中收录的大量当时艺术作品的彩色照片,其前卫、创新和惊世骇俗的程度,放在今天的当代艺术语境下,仍然丝毫没有过时。
评分手稿里写“行动哲学即是艺术人生化”。大概知道他所指,或许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语言习惯,就像今天说人被无产阶级化,必须去逆熵,去雕塑社会何尝不是这个意思呢?被最开头鲁迅那句“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亮瞎了,以至于看后面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回响来做警言吧...
评分友情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