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写作起源于哲学发动的两场对艺术进行剥夺的运动。作者试图解说有关艺术和阐释、艺术和哲学、艺术和历史意识的主题,其目的是要表明:我们已进入一个后历史的时期,对艺术不断的自我革命的需求现已消失,阅读此书就像阅读一部独立的哲学史话。
首先,拜糟糕透顶的翻译所赐,书中充斥着狗屁不通的语句。这让此书轻易地给读者一种错误的印象:艰涩难懂、结构混乱,不知所云。 很明显的一点是,译者百分百保留了英语中复句的句式结构。如:“对《押沙龙,押沙龙》的深层解读寻求阐释共同涉及种种因素的文本和作者的再现,这...
评分 评分 评分最近的生活基本感觉都在飞,把所有的时间都支出去了。手上换不停的事情,但脑子一直在想一件事情。 重新回来学校,会叫你反过来思考很多事情。思考本来就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翻来覆去。 “.......艺术,这种生存方式已经衰老了,结果又会怎样呢?他似乎还在...
评分本书实际上是《哲学对艺术的剥夺》一书。艺术终结论在《哲学对艺术的剥夺》一文中得到了阐述,反而《艺术的终结》一文显得有气无力。丹托同时受到黑格尔和德里达的影响,艺术终结意味着艺术以其自身为对象,正如当精神以自身为对象的时候,就达到了绝对精神,艺术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不过这是以牺牲艺术为代价的:哲学剥夺了艺术的权利,但同时艺术成为对哲学的觊觎,虽然无法达成一种普遍的艺术定义或艺术本质的共识,艺术作为艺术品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本书还提到了“知觉对等物”与艺术进步的关系,艺术史以三种模式被划分:模仿、透视法和尤其是抽象表现主义以来的现代艺术,艺术一步一步接近感官的真实体验,所以音乐和电影大行其道,但丹托显然是持高雅艺术立场的。面对五花八门的艺术的概念,艺术品本身倒成了其次,这就是所谓的终结。
评分经典必读书
评分看完这本书,两点感悟:一、艺术学理论顿时比其他门类学科高端大气起来。二、看书只看哲学原著就对了!艺术的终结源自哲学对艺术的剥离。从最初的柏拉图开始,艺术与哲学就处于某种战争状态,当经过两千年的发展,艺术开始自我觉醒,它最终成为哲学就是不可避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就终结了。一言以蔽之:艺术代替哲学思考就意味着艺术的终结。
评分翻译的比较糟糕,丹托本来没那么难,结果我被这些句子打败了。艺术的概念被自身耗尽了,可是艺术的概念未必是个分析性的结果,而是个斗争性的结果……
评分经典必读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