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叶嘉莹 回忆录 传记 文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传记与回忆录 文化 散文
发表于2025-01-25
红蕖留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为叶嘉莹第一本传记,由本人口述,张候萍撰写,讲述其自1924年出生起至近年的人生经历、诗词创作、学术研究和师友交游。全书共九章,前六章按时间顺序分阶段(家世、青少年、大学、台湾时期、北美时期、回国)追述叶氏一生经历,第七章是对其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总结,第八章记述前几章中未能提及的师友交游;最后“结束的话”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并对此前很少提及的婚姻生活作了一些追述。
叶氏一生经历并不复杂,并无太多“故事”可说;但因着她对中国古典诗词之执着热爱,以及时代、环境之机缘巧合,使其经历有了别样色彩。其以八十多岁高龄,在“谈诗忆往”之间,对自己一生的诗词创作、研究作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叙述,其一生与古典诗词绵密交会:从幼年时代对古典诗词产生热爱,到把终生都奉献给了古典诗词之研读与教学,她不仅以古典诗词为业,更在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的支撑下度过了种种忧患与挫折——当其遭遇少年丧母、白色恐怖、晚年丧女三次打击之际,总以诗词之创作、研究来抒发和缓解心中悲苦,藉此走出低谷;到晚年则更进一步以古典文化薪火之传承为使命,而最终达成自我生命之完满。读者当可从其经历中读出传统文化与当下个体生命之间的深层互动——深厚的古典修养塑造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并在某种程度上规划其人生轨迹,而个人在大时代中的人生际遇又最终成就了古典文化的推进与传承。
此本传记虽是叶氏个人经历之叙述,所述内容亦多囿于单纯的诗词圈子;但其一生恰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生裂变的时期,社会的裂变,必然会产生一些“沟壑”,叶氏一生的诗词创作与教学研究活动,在客观上为弥合某些“沟壑”——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与西方之间、大陆与台湾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故本书虽以“谈诗”为名,却亦是诗外之物,可为上个世纪以来国家兴衰,文化变迁、修正之脚注。而因其性别身份,使得此书还可看作是一部新旧时代冲突中的女性奋斗史。此外,因常年穿梭于海峡两岸、香港、澳门、北美等地讲学及参加学术活动,叶嘉莹的交游极广,与顾随、台静农、戴君仁、许世瑛、夏志清、周汝昌、南怀瑾、周策纵、缪钺、金启华、赵朴初、陈省身、杨振宁、程千帆、邓广铭、冯其庸、饶宗颐等大量知名学者、文人之间的唱和往来也大有看头。
叶嘉莹,号迦陵,加拿大籍华裔汉学家,中国古典诗词专家,诗人。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1954年起任教台湾大学,先后被聘为台湾大学专任教授、台湾淡江大学、辅仁大学兼任教授。196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1969年移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79年开始回国讲学,三十多年来,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数十所大校讲学,足迹踏遍大江南北。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培养出一批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博士;1999年以其退休金,以恩师顾随名号设立“驼庵奖学金”。著有大量诗词作品及中英文学术论文,出版有《迦陵文集》十卷。叶嘉莹在华语世界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推动中国古典诗词之影响和贡献,可称当今第一人。
张候萍,1954年生于天津。1979年至1983年就读南开大学历史系。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师,现已退休。在南开就读期间,有幸聆听叶嘉莹先生授课。1999年末在南开园与先生重逢,再次跟随先生学习。2001年始随访先生,积十载,成《红蕖留梦》。
以前读文章就隐隐感觉叶先生婚姻不幸,此书中得到完全印证。何炳棣归访后为新政权大唱颂歌颇遭诟病,不意叶先生74年亦有《祖国行长歌》之污笔,又为浩然写四篇长文章。联想到找南怀瑾算命之类,不得不说叶先生在文学之外还是挺糊涂的。
评分实在是好,温柔坚忍,偶然糊涂也只让人觉得亲近。能一路逢凶化吉真好,世界总算没有辜负她
评分记有着更为生动的细节。从她的口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情意生动的师者形象,也可以详知顾随如何指点她诗词创作的桃源迷津。顾随也许是私意特殊看待的缘故,爱以清隽可爱之语赞叶嘉莹,称其为“清才”。顾随讲解词曲,温润如玉,诗作也清厉恬静、和润深远,颇有“古人风致”,让人低回。在当下中国,古典诗词的边缘化不可避免,以至于护法者的薪火相传,成为世纪头等大事。叶嘉莹回国之后,传道授业固然是她的人生常态,她于温婉的情致中,重申了自王国维以来的诗词阐释传统,并构建了王国维—顾随、缪钺—叶嘉莹的词学谱系,沾溉来学于无穷,是不消说的。但她倾力于诗词的诗性解读,提倡古典诗词的推广,更是她一心要做的大事,也成为她重要的精神仪典。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认,过乐观之生活。
评分意外发现高友工、梅祖麟《唐诗的魅力》之渊源
评分太多篇幅用来啰里八嗦地阐释诗词了,前后重叠处也不少,叶氏风格如此,记录者也缺少剪裁能力。对现代人某些旧诗的阐释还有些意思。
从网上买了两本书,一本《红蕖留梦》,一本 《顾随与叶嘉莹》。先看的是后一本,翻开灰白典雅的书页,里面录有叶嘉莹年轻时的诗词曲习作五十七首,学者顾随先生随手点评的文字,有民国文人的古旧痕迹。 这是六十余年前的往事,岁月虽长逝,但诗词之影痕却让人难以忘怀。...
评分#读书.07月.08.51#2019年7月17日,看毕《红蕖留梦》。正如副标题言,是叶先生口述自己的往事和对诗词的感发,据今也有10多年了。大约2006年的时候,偶尔翻电视上,看到一老太太在唱诗,真的是在唱,抑扬顿挫悠扬婉转,让我发现,原来诗真的不是读的是吟的。于是买了好几本先生...
评分《红蕖留梦》是叶嘉莹的口述回忆录,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时想起齐邦媛的《巨流河》,都是结婚南下到台湾,之后都从事教书并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两位老人的经历似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之下,齐邦媛的一生相对平和安宁,至少从不需要为基本的...
评分因为是根据口述撰写的,所以感觉语言有些零碎,时常叙述中夹着比较学术化的议论,可能是撰写的人把一些上课的笔记也放到了里面。书既可以当成回忆录看,可以当成论诗的治学文章看,还可以当成个人视角的中国近代史看。唐诗宋词过于久远,难以重构诗人写作那些经典之作时所面对...
红蕖留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