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蕖留梦

红蕖留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嘉莹,号迦陵,加拿大籍华裔汉学家,中国古典诗词专家,诗人。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1954年起任教台湾大学,先后被聘为台湾大学专任教授、台湾淡江大学、辅仁大学兼任教授。196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1969年移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79年开始回国讲学,三十多年来,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数十所大校讲学,足迹踏遍大江南北。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培养出一批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博士;1999年以其退休金,以恩师顾随名号设立“驼庵奖学金”。著有大量诗词作品及中英文学术论文,出版有《迦陵文集》十卷。叶嘉莹在华语世界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推动中国古典诗词之影响和贡献,可称当今第一人。

张候萍,1954年生于天津。1979年至1983年就读南开大学历史系。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师,现已退休。在南开就读期间,有幸聆听叶嘉莹先生授课。1999年末在南开园与先生重逢,再次跟随先生学习。2001年始随访先生,积十载,成《红蕖留梦》。

出版者:三联书店
作者:叶嘉莹口述
出品人:
页数:427
译者:
出版时间:2013-5
价格:4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130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叶嘉莹 
  • 回忆录 
  • 传记 
  • 文学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传记与回忆录 
  • 文化 
  • 散文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为叶嘉莹第一本传记,由本人口述,张候萍撰写,讲述其自1924年出生起至近年的人生经历、诗词创作、学术研究和师友交游。全书共九章,前六章按时间顺序分阶段(家世、青少年、大学、台湾时期、北美时期、回国)追述叶氏一生经历,第七章是对其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总结,第八章记述前几章中未能提及的师友交游;最后“结束的话”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并对此前很少提及的婚姻生活作了一些追述。

叶氏一生经历并不复杂,并无太多“故事”可说;但因着她对中国古典诗词之执着热爱,以及时代、环境之机缘巧合,使其经历有了别样色彩。其以八十多岁高龄,在“谈诗忆往”之间,对自己一生的诗词创作、研究作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叙述,其一生与古典诗词绵密交会:从幼年时代对古典诗词产生热爱,到把终生都奉献给了古典诗词之研读与教学,她不仅以古典诗词为业,更在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的支撑下度过了种种忧患与挫折——当其遭遇少年丧母、白色恐怖、晚年丧女三次打击之际,总以诗词之创作、研究来抒发和缓解心中悲苦,藉此走出低谷;到晚年则更进一步以古典文化薪火之传承为使命,而最终达成自我生命之完满。读者当可从其经历中读出传统文化与当下个体生命之间的深层互动——深厚的古典修养塑造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并在某种程度上规划其人生轨迹,而个人在大时代中的人生际遇又最终成就了古典文化的推进与传承。

此本传记虽是叶氏个人经历之叙述,所述内容亦多囿于单纯的诗词圈子;但其一生恰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生裂变的时期,社会的裂变,必然会产生一些“沟壑”,叶氏一生的诗词创作与教学研究活动,在客观上为弥合某些“沟壑”——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与西方之间、大陆与台湾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故本书虽以“谈诗”为名,却亦是诗外之物,可为上个世纪以来国家兴衰,文化变迁、修正之脚注。而因其性别身份,使得此书还可看作是一部新旧时代冲突中的女性奋斗史。此外,因常年穿梭于海峡两岸、香港、澳门、北美等地讲学及参加学术活动,叶嘉莹的交游极广,与顾随、台静农、戴君仁、许世瑛、夏志清、周汝昌、南怀瑾、周策纵、缪钺、金启华、赵朴初、陈省身、杨振宁、程千帆、邓广铭、冯其庸、饶宗颐等大量知名学者、文人之间的唱和往来也大有看头。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向所有喜欢诗词的亲推荐《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经常看叶先生的书,听她讲诗,感觉是在用心体悟着古人的情感,也让我对诗有了更敏感的体会和感动。这次读先生的自传,才知道何为“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诗歌,真的可以让人心灵不死。...  

评分

因为有次听过叶嘉莹老师用自己的诗词来串讲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本书读起来要格外亲切一些,特别是熟悉的诗词一入眼,叶师抑扬顿挫的声音仿佛就附在了耳边。 先说说读诗吧,我这里单指中国古典诗词。这基本快成一门绝技了。我们现在读诗词,就是简简单单白话念出来,像白开水,...  

评分

《红蕖留梦》是叶嘉莹的口述回忆录,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时想起齐邦媛的《巨流河》,都是结婚南下到台湾,之后都从事教书并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两位老人的经历似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之下,齐邦媛的一生相对平和安宁,至少从不需要为基本的...  

评分

因为是根据口述撰写的,所以感觉语言有些零碎,时常叙述中夹着比较学术化的议论,可能是撰写的人把一些上课的笔记也放到了里面。书既可以当成回忆录看,可以当成论诗的治学文章看,还可以当成个人视角的中国近代史看。唐诗宋词过于久远,难以重构诗人写作那些经典之作时所面对...

评分

向所有喜欢诗词的亲推荐《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经常看叶先生的书,听她讲诗,感觉是在用心体悟着古人的情感,也让我对诗有了更敏感的体会和感动。这次读先生的自传,才知道何为“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诗歌,真的可以让人心灵不死。...  

用户评价

评分

实在是好,温柔坚忍,偶然糊涂也只让人觉得亲近。能一路逢凶化吉真好,世界总算没有辜负她

评分

断断续续读了一年,终于读完,可能也是因为不想读完吧。作为传记来读,可以了解叶先生的一生,她平时在讲演时总提到自己遇到很多苦难,现在终于了解了,苦难成就人生,但诗词成为了叶先生的慰藉。这是诗词好的一面,不好就在于传统的糟粕,女子的那种三从四德,也成为了捆绑叶先生的枷锁,遇人不淑还得如此隐忍,但由于她先生没有发言权,也就不多做议论。现在读文学类书籍,总有负罪感,因为教育类书籍我根本看不进,于毕业论文也毫无兴趣,总觉得万分枯燥,一点热爱都无,也忧虑万分。但读文学类书籍,特别是叶先生的书,总会有一种宁静感,她总能把诗人的那种感发也传递到我精神上。无奈我看了叶先生的书,也还是不会进行古诗词创作。这本书说是传记,但其间包含着叶先生许多对诗词的理解,若没有兴趣,还是难以看下去的。能精简一下更好。

评分

以前读文章就隐隐感觉叶先生婚姻不幸,此书中得到完全印证。何炳棣归访后为新政权大唱颂歌颇遭诟病,不意叶先生74年亦有《祖国行长歌》之污笔,又为浩然写四篇长文章。联想到找南怀瑾算命之类,不得不说叶先生在文学之外还是挺糊涂的。

评分

还可以稍稍剪裁一下。叶嘉莹始终不愿意提自己的婚姻,看来真的是有难言之隐。大半辈子走下来,守住了乃师顾随先生的家法,也算是不容易了。唯可惜基本囿于老师的套路,即便是顾先生在世,只怕多少也会有点遗憾。里头对北师大谈得极少,我猜她肯定是不满意当年北师大仗势吞人的。

评分

2014-06-13本以为谈诗忆往大概就可以很快翻完,却在多处停顿下来。无论是迦陵先生一直强调的从词到人的“弱德之美”;还是谈及自己读诗词写诗词教诗词的根本动机;抑或是归纳起来迦陵先生其实是个诗词宅,外物对其的触动往往不及一句诗词带来的感发强烈(笑)……「一世多艰,存心如水。……谷内青松,苍然若此,历尽冰霜偏未死。一朝鲲欲化鹏飞,天风吹动框波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