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生于纽约。小说家、诗人、翻译家和电影编剧。曾和王颖合导电影《烟》。《纽约时报》曾将他形容为“穿上胶鞋的卡夫卡”。其作品《纽约三部曲》、《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曾引起文坛热烈讨论,作品中接合了欧洲风味的前卫、感性,笔端带点忧郁,文体清澈,并擅用嘲讽式的象征主义。此外,他经常运用文学游戏使故事生动,并在每一本新书中鞭策自己彻底重塑风格,是勇于创新的当代作家之一。
大病初愈的作家希德尼偶然路过中国人张生开的小店,对其中一本蓝色笔记本爱不释手,这本亲切而魔幻的笔记本把他重新带回写作,故事在纸上快意地流淌,写作是他唯一能够投入的生活方式。然而接下来的九天里,一连串神秘事件的发生却使他开始怀疑:是否字句如谕示,牵引现实与未来……
原文:http://www.bimuyu.com/blog/archives/21354229.shtml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的小说对于像我这样的读者来说非常“对胃口”。拿这本刚刚上架的中译本的《神谕之夜》(Oracle Night)来说,小说讲了一个小说作家的故事,结构盘根错节,故事里套故事然后再套故事,...
评分 评分 评分我在开往吉林的火车上看完了《玻璃城》,在吉林的地下小旅馆里看完了《幽灵》,在自家的床上看完了《闭锁的房间》,在更早的时候看完了《神谕之夜》和《幻影书》。我想,如果我一开始看得不是《神谕之夜》而是《纽约三部曲》的话,我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迷恋奥斯特的文字。因为...
评分算是他的作品里比较好的,很棒!
评分够飞的 有点玩俄罗斯套娃的感觉
评分确实是结构高手。但这本就平平而已,再多暗示隐喻又怎样,本质的东西稀薄,力度有限。幻影书当时是看得一口气喘不过来,现在想来不知是幻觉,还是两本确实有落差。
评分还成吧
评分4.0。1.他觉得有人揭开了生命的盖子,让他朝里看了一眼。2.这是最好的年月,最差的年月;这是智慧的年代,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我们拥有所有,我们一无所有……3.文字可以杀人,他发现。文字可以改变现实,因此,把它们托付给一个爱它们甚于一切的人是太危险的事。4.我们生活在当下,可未来也时刻包含于我们体内。也许这就是写作的本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