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0),德國學者,與馬剋思、塗爾乾齊名,並列為現代社會學的奠基者。曆任析林、弗萊堡及海德堡等大學教授。一生著述甚多,以《宗教社會學論文集》及《經濟與社會》等最為重要,以《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等最為國內讀者所知曉。
譯者簡介:
康樂:美國耶魯大學曆史學博士。
簡惠美:颱灣大學曆史研究所碩士。
《韋伯作品集》總序 餘英時
序言 蘇國勛
說明 康樂
前言
第一部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文獻
第一捲 問題
第一章 宗教信仰與社會階層
第二章 資本主義的精神
第三章 路德的職業觀:研究的課題
第二捲 禁欲新教的職業倫理
第一章 人世禁欲的宗教基礎
第二章 禁欲與資本主義精神
第二部 新教教派與資本主義精神
附錄
譯名對照錶
索引
关于本书:这本书很薄,因为缺了很多东西,首先是没有注释,韦伯的注释相当多,这里都没有,其次也没有一般译本中所包含的《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就翻译来说,读起来稍微有点拗口,很多地方我觉得翻译的句子结构顺序要不甚好。比较推荐广西师大版,那个版本貌似比较全。 ...
評分我手头上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三联1987年12月的版本,于晓和陈维纲等译,收录在由甘阳和刘小枫主持的“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创办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丛书里。我是在2003年读大学期间偶然在旧书摊中淘到,自然大喜过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甘阳...
評分http://bizchedan.blogbus.com/logs/47197170.html 对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存在很多误解,特别是在中国的语境。一些意识形态论者斥之为唯心主义,但也有今儒东施效颦,认为儒教或所谓“东亚价值观”,对工业东亚的崛起居功至伟。1997金融危机之...
評分第一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同时在看《圣经》。“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这样一种近乎宿命式的淡定的祷词,很难和西方式,特别是美国式的那种狂热和争逐的人生哲学联系起来。资本主义精神提倡的那种以赤裸裸地追逐利益为中心的生活...
評分這本書我找機會一定要補瞭英文版本,雖然這一版有不少注解算是編者很厚道的一件事,但是總覺得中文版詞不達意的地方太多
评分社會學人文主義鼻祖,值得學習;雖然結論對不對需要另外討論
评分韋伯的這本名著讀來些許失望。他的意思很簡單:新教的禁欲主義的理性精神以及它的世俗化(核心概念是路德的Beruf,將”上帝所賦予的任務“與現實的職業聯係起來,即將修道院裏取悅上帝轉化為通過現實工作。),孕育瞭近代“為工作而工作,不貪圖享受“的資本主義精神。但行文枯燥,擺瞭很多事實,論證結構卻不清晰。現在看,真正有意義的倒是應該如何看待他最後的那個悲觀預言。機器和技術(它的本質就是刺激欲望)與大資本所統治的現代資本主義裏,宗教倫理還能規定資本主義精神嗎?另,廣西師大的這個版本是根據德文原版翻譯的,整體不錯,但是有些語詞翻譯很不地道,例如最後尼采的”letzte Mensche“(最後的人)竟然翻譯為瞭”最終極的人物“。。
评分一直沒想明白為什麼我這個方嚮的資格考試要讀這本 | 本科時從來沒有試圖讀過;但讀完後也可以想見那時候就算讀瞭也不知道究竟在說什麼。| 讀後至少我再也不會把這書書名記成《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瞭。
评分也不知是原文寫的太艱深晦澀,還是譯文譯的太晦澀艱深。總之不推薦這個版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