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奥伊肯,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奥伊肯自小便喜欢深思人生,酷爱读书。1863年入哥廷根大学,主要兴趣是古代哲学和历史,特别喜欢亚里斯多德。1871年任瑞士巴塞尔大学教授,1874年任耶拿大学教授,直至1920年退休。40多年中,每天黎明前在河边林间空地讲学,深受学生欢迎。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书系: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奥伊肯卷)》是一本表达作者内心想法的书。人生就是自主的行动,就是战斗,而精神具有独立性,能够不断地克服物质的阻力取得胜利。精神的胜利最终就是宗教的胜利,因为人是上帝的合作者。仅仅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甚至贬低精神追求的生活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惟有精神的陶冶与升华,才能使人达到真、善、美的崇高境界。文中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自然与精神、个体与总体的矛盾,使之不断走向统一,成就崇高的人格。
书或许是好书,但是确实很不好读。 作者想表达的大概是独立自由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性,然而全篇基本都是论述,却没有举例,甚至连虚构的故事都没有。所以读这本书真的很难集中注意力,太过抽象又导致这本书缺乏说服力。 草草翻一遍我是无法回答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问题。
评分说实话,这个译本读起来佶屈聱牙。我不装着自己读懂了,而是似懂非懂。字我全都认识,同时我也组织不起来。如果可以的话我会选择读原著。翻译的人能否别这么绕弯子讲这些啊。
评分可能是因为太久不放假,所以对生活产生了怀疑……算是第一本纯哲学书,纯论述真的有点不适应,不过有时候读到作者的观点跟自己竟很一致,有种深得我心的快感。 作者用一半篇幅对当时几种生活意义的解答进行批判,再阐述自己的精神生活哲学理论。确实,一百年前的思想家就认识到...
评分伊格尔顿写了一本小书《人生的意义》,没有谈价值。实际上,他连意义也没谈,因为他算是个文学批评家。他开篇就说,他自己不是个哲学家。但是,问题在于,哲学家也不是就有资格谈这个问题。我不能说“资格”,容易引起误解。毕竟,谁都应该有资格谈论任何事情,而且还应该捍卫...
书的体裁很难界定,不过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探讨,逻辑链还挺清楚的。 奥伊尔先回顾了以往的答案,宗教与内在唯心主义;但随着工业化与现代性的引入,这些回答开始被广泛的怀疑。因而详细论述的新的历史观点:自然主义、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并得出“纯粹现实主义不可靠”的结论。短暂回顾宗教等唯心主义的复兴可能之后,引出对意义问题的重构——认为存在一种具有稳固支柱、自由首创、且摆脱不纯动机的精神世界,由此发展出一种自主独立的生活。 文章并没有对精神世界构建的存在性或唯一性进行详细论述,这部分读起来并不信服。但很多小点,如直接经验失效的困惑,以及时代可能性的相异时的焦虑,很有启发性,尤其在“回顾与展望”这一章节,很有共鸣。 始终,“要想战胜怀疑,不能仅仅只靠反省,而要靠生活本身的内在塑造”。
评分hehe,没看懂~~
评分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评分老生常谈
评分a bit too metaphysical for me... though,有的段落共鸣感很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