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目少年

怒目少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在台湾,无人不识王鼎钧。在大陆,读者常问:谁是王鼎钧?

他1925年出生于山东兰陵;抗日战争爆发,他在山东老家跟着父亲打游击;1942年,他穿过日占区,到达安徽阜阳就读国立二十二中学;抗战末期,他成为国民党宪兵,历经徐州、南京、上海、葫芦岛、沈阳,洞悉国民党真实面目;1949年,他在天津被解放军俘虏,穿着解放军服跋山涉水,逃到台湾,乱中景象尽收眼底;1950年代,他进入(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做编审组长、节目制作组长、专门委员,先后主编台北《扫荡报》副刊,台北《公论报》副刊,担任《中国时报》主笔和“人间”副刊主编,幼狮公司期刊部总编辑,阅尽台湾文化界内幕和各色人物的苦辛与沉浮。

王鼎钧的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长期出入于散文、小说和戏剧之间,著作近40种,以散文产量最丰,成就最大。在台湾,他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和当代散文“崛起的山梁”。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王鼎钧
出品人:
页数:226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1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2286
丛书系列:王鼎钧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王鼎钧 
  • 回忆录 
  • 台湾 
  • 历史 
  • 传记 
  • 文学 
  • 散文 
  • 三联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二部,记录的是1942年夏天至1945年抗战胜利,一个中学流亡学生辗转安徽阜阳、陕西汉阴等地的经历、见闻与思考。在这一场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作者如散落的一颗小小的棋子,深味流亡学生的生存境况,见证了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遭际命运,也从细部揭示出兵痞、学潮、乡村自治、青年军形成的因果及社会的众生百态。

“中国人生了气,有时候像滚水,有时候像火山。抗战军兴,中国人蓄怒待发,出气的对象有变化,先对外国,后对本国。……出入于两种怒气(对外国和对本国)之间的我,以一个少年人的受想行识,构成《怒目少年》这本书的内容。”

人活着,好比打开一架摄影机,少年时底片感光,不曾显影,一直 储存着,随年齿增长,一张一张洗出来。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第二部《怒目少年》,正是王鼎钧流亡学生时代的显影。1942 年夏天至1945 年抗战胜利,一个中学流亡学生辗转安徽阜阳、陕西汉阴等地,在这一场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他如散落的一颗小小棋子,深味流亡学生的生存境况,见证了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遭际命运,也从细部揭示出兵痞、学潮、乡村自治、青年军形成的因果及社会的众生百态。

今人每谓抗战精神,皆多简化为艰苦奋斗,那可仅能言其表相,唯《怒目少年》得其真谛,故能显现真相,这就是散文大家的意境。——朱西宁

那样一个什么都打碎了的时代,原本世界中所有美好事物转过来全都成了最可怕的威胁,王鼎钧写出的,是从那个时代走出来后,留在身体里,永远的伤疤与恐惧。 ——杨照

丛书介绍

用等待一辈子的自由

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齐邦媛、朱西宁、杨照、高华、王奇生推荐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对日抗战时期,我曾经在日本军队的占领区生活,也在抗战的大后方生活。内战时期,我参加国军,看见国民党的巅峰状态,也看见共产党的全面胜利,我做过俘虏,进过解放区。抗战时期,我受国民党的战时教育,受专制思想的洗礼,后来到台湾,在时代潮流冲刷之下,我又在民主自由的思想里解构,经过大寒大热、大破大立……我的经历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王鼎钧

抗战、流亡、内战、白色恐怖……当时天下已乱,但这四部回忆录脉络清晰,藉个人离乱的遭遇显现火焰山似的动荡年代,读来仿佛章回小说,精彩故事一个连接一个——这,其实是耄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泪换来的!

难得的是作者并未将回忆录写成自己血泪控诉的文章,而是借一己之受想行识,以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将血泪化成明珠,以呈现一代众生的存在,试图唤起今人对那个时代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的关注和了解。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有史诗般的壮阔和触及灵魂的力量。

《关山夺路》获联合报读书人2005最佳书奖,“回忆录四部曲”获《中国时报》2009开卷十大好书,《文学江湖》获第三届2010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我们对于抗战和内战的了解,基本都是通过历史课本和政治课本。其实小人物回看历史、了解一个时代,最忌站在时间长河之外,事不关己地那样去看。以前我们看到的那个时期,可能就是饱满有力、充满韧性和毅力的四个大字“救亡图存”,我们想象它们由无数百姓的支持、青年的热血以...  

评分

这是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四部曲”中的第二部,即《怒目少年》。翻开此书,文中有句话这样写道:“那年是民国三十一年,我十七岁”。十七岁的少年可能在干什么呢?他可能不需要为衣食所忧,可以在课堂上好好学习,不用担忧其他的事情。然后那年却是1942年,是处于战乱中的年头...  

评分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以前看西南联大诸公的回忆录,甚至有点心生羡慕,那样的一个离乱年代,却有着那样充沛的青春。再看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真的自忖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被历史裹挟着,一路走来。王先生是幸运的,在他的晚年还能用他的笔墨为后人记下这...  

评分

评分

我们对于抗战和内战的了解,基本都是通过历史课本和政治课本。其实小人物回看历史、了解一个时代,最忌站在时间长河之外,事不关己地那样去看。以前我们看到的那个时期,可能就是饱满有力、充满韧性和毅力的四个大字“救亡图存”,我们想象它们由无数百姓的支持、青年的热血以...  

用户评价

评分

读来缓慢;从第一部的轻缓到此部的滞重,青少年时段的苦闷、思虑、挣扎、迷茫俱有体现,一部青少年心理史也是一部国立二十二中简史。对学潮的参与和体会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具体的文本,然而因其自有参照系,又不能从学校/政府的角度提供相反的视角,表现出一种局限来。

评分

不如第一部,记载的事情过于琐碎,完全将自己的回忆代入到了历史的进程当中,少了很多个人的味道,其实很多回忆录看完之后都是觉得童年时光最深刻,那个纯真懵懂的年代。“看别人在我修好的路架好的桥上通过,似乎是人生的一种欲望。任何一种痛苦的生活,即使是监狱和妓寮,只要有新人跟进,资深者所受的折磨都可以化为成就感。支持人们熬下去、熬出来的力量似乎是:向前看有光亮,回头后继有人,所以,‘最后一个太监’就他个人而论,实在不胜其悲哀。”

评分

近十年来 少见的让我读来不忍释卷 直到东方渐白 的 力作!

评分

不如第一部,记载的事情过于琐碎,完全将自己的回忆代入到了历史的进程当中,少了很多个人的味道,其实很多回忆录看完之后都是觉得童年时光最深刻,那个纯真懵懂的年代。“看别人在我修好的路架好的桥上通过,似乎是人生的一种欲望。任何一种痛苦的生活,即使是监狱和妓寮,只要有新人跟进,资深者所受的折磨都可以化为成就感。支持人们熬下去、熬出来的力量似乎是:向前看有光亮,回头后继有人,所以,‘最后一个太监’就他个人而论,实在不胜其悲哀。”

评分

不如第一部,记载的事情过于琐碎,完全将自己的回忆代入到了历史的进程当中,少了很多个人的味道,其实很多回忆录看完之后都是觉得童年时光最深刻,那个纯真懵懂的年代。“看别人在我修好的路架好的桥上通过,似乎是人生的一种欲望。任何一种痛苦的生活,即使是监狱和妓寮,只要有新人跟进,资深者所受的折磨都可以化为成就感。支持人们熬下去、熬出来的力量似乎是:向前看有光亮,回头后继有人,所以,‘最后一个太监’就他个人而论,实在不胜其悲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