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王鼎钧 回忆录 台湾 历史 传记 文学 散文 三联
发表于2025-02-07
怒目少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这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二部,记录的是1942年夏天至1945年抗战胜利,一个中学流亡学生辗转安徽阜阳、陕西汉阴等地的经历、见闻与思考。在这一场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作者如散落的一颗小小的棋子,深味流亡学生的生存境况,见证了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遭际命运,也从细部揭示出兵痞、学潮、乡村自治、青年军形成的因果及社会的众生百态。
“中国人生了气,有时候像滚水,有时候像火山。抗战军兴,中国人蓄怒待发,出气的对象有变化,先对外国,后对本国。……出入于两种怒气(对外国和对本国)之间的我,以一个少年人的受想行识,构成《怒目少年》这本书的内容。”
人活着,好比打开一架摄影机,少年时底片感光,不曾显影,一直 储存着,随年齿增长,一张一张洗出来。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第二部《怒目少年》,正是王鼎钧流亡学生时代的显影。1942 年夏天至1945 年抗战胜利,一个中学流亡学生辗转安徽阜阳、陕西汉阴等地,在这一场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他如散落的一颗小小棋子,深味流亡学生的生存境况,见证了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遭际命运,也从细部揭示出兵痞、学潮、乡村自治、青年军形成的因果及社会的众生百态。
今人每谓抗战精神,皆多简化为艰苦奋斗,那可仅能言其表相,唯《怒目少年》得其真谛,故能显现真相,这就是散文大家的意境。——朱西宁
那样一个什么都打碎了的时代,原本世界中所有美好事物转过来全都成了最可怕的威胁,王鼎钧写出的,是从那个时代走出来后,留在身体里,永远的伤疤与恐惧。 ——杨照
丛书介绍
用等待一辈子的自由
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齐邦媛、朱西宁、杨照、高华、王奇生推荐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对日抗战时期,我曾经在日本军队的占领区生活,也在抗战的大后方生活。内战时期,我参加国军,看见国民党的巅峰状态,也看见共产党的全面胜利,我做过俘虏,进过解放区。抗战时期,我受国民党的战时教育,受专制思想的洗礼,后来到台湾,在时代潮流冲刷之下,我又在民主自由的思想里解构,经过大寒大热、大破大立……我的经历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王鼎钧
抗战、流亡、内战、白色恐怖……当时天下已乱,但这四部回忆录脉络清晰,藉个人离乱的遭遇显现火焰山似的动荡年代,读来仿佛章回小说,精彩故事一个连接一个——这,其实是耄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泪换来的!
难得的是作者并未将回忆录写成自己血泪控诉的文章,而是借一己之受想行识,以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将血泪化成明珠,以呈现一代众生的存在,试图唤起今人对那个时代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的关注和了解。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有史诗般的壮阔和触及灵魂的力量。
《关山夺路》获联合报读书人2005最佳书奖,“回忆录四部曲”获《中国时报》2009开卷十大好书,《文学江湖》获第三届2010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在台湾,无人不识王鼎钧。在大陆,读者常问:谁是王鼎钧?
他1925年出生于山东兰陵;抗日战争爆发,他在山东老家跟着父亲打游击;1942年,他穿过日占区,到达安徽阜阳就读国立二十二中学;抗战末期,他成为国民党宪兵,历经徐州、南京、上海、葫芦岛、沈阳,洞悉国民党真实面目;1949年,他在天津被解放军俘虏,穿着解放军服跋山涉水,逃到台湾,乱中景象尽收眼底;1950年代,他进入(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做编审组长、节目制作组长、专门委员,先后主编台北《扫荡报》副刊,台北《公论报》副刊,担任《中国时报》主笔和“人间”副刊主编,幼狮公司期刊部总编辑,阅尽台湾文化界内幕和各色人物的苦辛与沉浮。
王鼎钧的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长期出入于散文、小说和戏剧之间,著作近40种,以散文产量最丰,成就最大。在台湾,他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和当代散文“崛起的山梁”。
除开朴素、简洁的文字和一份对故土、故人的深情,本书最值得记取的一面是从衣食住行等角度对抗日期间的流亡学生生活进行了细致的记述(读过的他人传记往往只集中于一两个方面),因而为今人的想象提供了可能性与依据。不是没有价值判断,但鼎公写清楚了其判断所依据的历史时代语境。涉及二分校主任张秀峰的几个地方文风有点怪,叫人摸不清其语气之阴阳,但毕竟瑕不掩瑜。
评分江来江上读秋水,早岁那知世事艰。
评分大人物的回忆录往往是历史大事的补编,难见个人生活的小,小人物的回忆录则往往限于个人恩怨细节中难见历史全局的大;史家的回忆录往往是事实证据充足但叙述干瘪,文学家的回忆录则叙述生动却史实方面多想当然。鼎公下面这段文字足以证明:他的回忆录有两者之长,能力避两者之短。—— “一中到了城固以后,师生公演京戏筹措经费,阻挡无票的军人入场,一军官恼羞成怒,开枪打死一学生。这一枪,把唱”盗御马“的打成演“棠棣之花”的,把看《三国演义》的打成看”大众哲学“的,把到西安兰州升学的打成到延安升学的。如此这般,某些权威评论家倒以为自己有先见之明:你看,一中果然有问题!
评分王鼎钧这卷书,只有“怒目少年”四个字有文气。王先生文笔虽好,可是回忆录终究还是要靠内容。王当时只是流亡学生中普通一员,恐怕还是其中比较糊涂、比较迷茫的一员,经历也不出奇,此卷无趣味。
评分王鼎钧这卷书,只有“怒目少年”四个字有文气。王先生文笔虽好,可是回忆录终究还是要靠内容。王当时只是流亡学生中普通一员,恐怕还是其中比较糊涂、比较迷茫的一员,经历也不出奇,此卷无趣味。
1941年,鲁籍名将第28集团军总司令李仙洲,率92军驻扎安徽阜阳,不断有不愿接受沦陷区奴化教育的山东青少年前来投奔。李仙洲不忍他们无家可归、无书可读,下令管吃管住。更多山东青年闻风而至。是年冬,李仙洲创办私立“成城中学”,亲任校长,专门收容山东流亡青年。消息传出...
评分by尹敏志 1944年年底时,王鼎钧这些流亡学生们怎么都不会想到,取得抗战最后胜利的,竟然会是羸弱不堪的中国。在那年的豫湘桂战役中,日军稍一发力,便连下河南、湖南、广西等省,打通了大陆交通线,陪都重庆岌岌可危。此时,国民党政府已计划日军若一旦入川,便迁往更偏远的...
评分一名普通中学生的抗战记忆 王鼎钧自传四部曲《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讲述了一名普通的中国人在二十世纪跌宕起伏的人生,著名历史学家高华曾评论说:“(王鼎钧的书)让我们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过去的二十世纪所经历的痛苦和所怀抱的...
评分《怒目少年》是王鼎均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二部,记录了王鼎均作为流亡学生,从家乡山东兰陵到安徽阜阳,再到陕西汉阴一路的颠沛流离、受想行识。 “流亡学生”这词总引发我的浪漫想象。少小离家,与伙伴们一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脚步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真实的流亡,远没那...
评分怒目少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