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第3版)》是钱穆先生八十高龄后对双亲及师友等的回忆文字,情致款款,令人慨叹。读者不仅由此得见钱穆一生的求学、著述与为人,亦能略窥现代学术概貌之一斑。有心的读者更能从此书感受到20世纪“国家社会家庭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一切之变”。这本书不光是写他自己一身一家的琐事,更加能启发那些对近当代人文思想感兴趣的“善论世者”。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作者钱穆,史学四大家之一,其于八十岁高龄时回忆了亲朋好友及生平治学、任事,遂成该书。读罢该书,良多感触。 1.无锡钱氏上可追至吴越王钱璆,可谓世家。然至作者少时,其家道中落,勉强维持生计。作者于19岁中学毕业后从教,然于治学从未放弃,终成史学一大家。究其成功的原...
评分读书当知言外之意,写一字,或者三字未写。写一句,或有三句为写。遇此等处,当运用自己聪明,始解读书。 故知学问向前,在遥远之进程中,自不免许多意料不及之枝节曲折,错歧复杂,有违初心者。 人生最大的学问在求能虚此心,心虚始能静。若心中自恃有一长处即不虚,则此...
评分 评分 评分在阿那亚的孤独图书馆再读师友杂忆,亦感宾四先生之曰:进学校如在客堂,归家如返卧室。不得谓卧室始终是家,客堂即不是家。
评分15年2月16-17日,特8路车上一半住处一半《师友杂忆》。18日上午读《八十忆双亲》甚有感触。02年陈勇师叮嘱细读,当时年轻气盛,因些许片段生误解,以致轻看先生,愧何如哉。此本63-94页误为287-318页窜。当再读九州版
评分《八十忆双亲》短短四十页文字,活现了晚清江南农村大族离崩、乡风日下的时代背景下一个贫寒家庭勉力维系,书诗不断,乃亲慈子孝,其乐融融的温暖记忆。其中提到的义庄制度,就像阿城曾经说过的,滋养了活跃在民国的一代知识分子的乡土情怀,他们即便去国游学,最后都选择回归故土,以图报效。《师友杂忆》则篇幅稍长,但仍惜墨如金,虽然写了大量的学坛掌故,但“写一字,或有三字未写;写一句,或有三句未写”,未尽之意深远难测,非亲历者不能体昧。1949年之前的时代,“人心纷歧,人才奔溢”,普通村野的小学和中学都深藏大师硕儒,也难怪受教者中不少日后都成为名满天下的时贤巨擘。从读《国史新论》的中途偶然切入钱穆的人生世界,读完唏嘘。
评分钱穆先生回忆录,以其求学、教学、治学、办学为经,自十岁入小学始,至八十八岁在台定居终,凡七十八年。 此书即可一窥钱老为学态度及著述脉络,亦可见其人生哲学观点及政治倾向等等。书中掌故极丰,前贤巨子之名讳、恩怨、纠葛每每跃然纸上,不忍释卷。虽如此,钱老云“亦有心中极明白极清楚之事,不敢放笔”,可知尚有许多事辍于笔端,若另无记载,即湮于历史风烟矣! 钱老通达历史,晓畅人情。全书以浅近文言写就,看似文字平淡,实则波涛暗涌,每有低声浅唱惊弦断、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
评分看哭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