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熙,1933年生,河北玉田人。当代作家。曾任小学教师、报社记者。1956年开始专业创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劳改农场、矿山做工。1978年重返文坛。曾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50年发表处女作,1955年出版第一部散文小说集《七月雨》;1956年至195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曙光升起的早晨》和长篇小说《南河春晓》。1978年重返文坛,《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风泪眼》获全国一、二、四届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北国草》在全国和北京获得优秀文学奖;《断桥》获优秀文学作品畅销奖;电影剧本《第十个弹孔》获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根据其小说《伴听》改编的电影《聊聊》获大学生电影节奖;长篇小说《裸雪》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奖。1995年《从维熙文集》八卷问世。1999年作者回眸右派劳改生活的长篇纪实作品《走向混沌》三部曲出版,并多次再版,引起强烈社会反响。至2010年底,共出版著作62部(包括在港台地区出版作品)。其中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韩和塞尔维亚语在国外出版。
《走向混沌三部曲(增补版)》分为忆混沌之初;梦断“桃花源”;离离“原上草”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反右回忆录;劳改队纪事;在昔日乾隆帝狩猎的行宫旁;初识冰冻的汾河;天堂与地狱相隔并不遥远等。
这本书是我一口气看完的,历史通过当事人的淡淡口述向我们展现了它的荒谬和绝望。反右运动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痛处,而丛维熙也不过是右派中的小小一人而已。 同样是右派,有的人写回忆录不免情绪过于激烈,反致影响了正常判断。但一个人遭到如此悲惨的命运,被剥夺了原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1933/4/7-2017/4/7 从维熙先生84岁生日快乐# 个人苦难史书写,介于纪实文学与自传回忆录之间,读下来可能受的刺激不会像夹边沟等故事那么大,但也已经足够沉重了。
评分那是建国以来,知识分子最黑暗的时刻。他们的青春被血淋淋的钉在了那个时刻,但是他们也用笔杆子将那个时刻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文化大革命,对于在后来出生的流淌着信息化血液的我们来说,是不敢想象的。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被作者呈现到我们眼前成为一块血淋淋的牛排,我们也将从中吸收着历史的教训。但是历史是螺旋上升的,不知道什么时候……
评分真诚之书。《人民日报》上,鼓吹“双百方针”的文章墨迹犹未干;伟大领袖已察觉到起于青蘋之末的微风,直道“事情正在起变化”。自此,几十万“吃屎分子”步入人生苦夏,颠沛神州大地。此书即这一过程的实录,属天然去雕饰一类文字 ,然历史之荒诞离奇,胜过大胆的小说家绞尽脑汁想象出的情节。
评分活下来。
评分这本书的文献性价值大于其文学性价值,例如劳改营中因性别失衡而在劳改犯中产生的同性爱恋情况在其他同类作品中几乎看不到。但作品本身能达到的文学水准和成就并不高,内容庞杂,剪裁不当,事无巨细,泥沙俱下,也没有一股可以贯穿全书的足够启迪读者的内在思想意涵,这和同类回忆录高尔泰《寻找家园》巫宁坤《一滴泪》形成了鲜明对比。另外,从维熙本人的视野胸襟也还远不够,阅读过程中可以时刻感受到他对自己作家知识分子身份的自矜自持,甚至对于边缘性群体的歧视…这都使得全书反刍苦难所能达到的深度大打折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