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文字
80后新古典女作家,畅销书作家,现定居北京。
她用自己的理解,去书写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故事和爱情传奇。文字清丽婉转,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叙述时而内敛,时而张扬。
2006年因古典诗词评赏《人生若只如初见》系列声名鹊起,成为2006年最畅销的图书。销量达100万册。新作为长篇小说《日月》(2011年)。
李少白/摄影
著名摄影家,《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家。
因《看不见的故宫》中英文双语画册轰动国内外。
被称为“故宫摄影第一人”。
多年专攻长城和故宫摄影。长城和故宫摄影作品分别多次在德国、日本、爱沙尼亚、瑞士、美国等国展出。
一句话,是告别,也是迎接。
一座城,是往事,更是未来。
再难相见——
它属于过往,不属于现今。
它无从追忆,也无从怀念。
它满目恢弘,又满是疮痍。
在它面前,我们始终是过客。
再次遇见——
去故宫,是每个人一生必须践行的约定。
当念想成为现实,这相遇就变成一种似旧还新的再见,一次期待已久的会面。
再见,故宫。
在每个人的记忆里,它都可以永恒。
内容简介
时光漫游于幽深的宫殿,
古老壮美的风景翩翩掠过
历史再一次回归寂静,
朱红宫墙角落一处青苔的叹息,
恰梦醒时分,大幕落下。
百转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娇颜零落。
生命陷落于紫禁城,在限定的街巷内行走。
或徐或疾,唯殊途同归。
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
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故宫,紫禁城,明清两代帝王居住之所,被无数光环笼罩的宫殿,当时百姓永远无法企及的神圣之地,如今被大众观光,历史上作古那些无数灵魂,他们看到如今熙熙攘攘之人群肆意流连其间,他们将做何感慨?再见故宫,作为一座代表着权力的宫殿,在历史的长河中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
评分目前读到第四品约110页左右。 白天看到中国国家地理系列的这本书,恰好本人对北京、对故宫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特殊的喜爱,便立马买下了本书。当年看过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那时便对其文笔才气印象深刻。 白天对此书充满期待。京东也很给力,上午买的书下午就到了...
评分书以故宫为名,却不写故宫,通篇其实和故宫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故宫只是明清两代皇家各种故事的容器,它容纳了皇帝家族,承载了爱恨情仇,旁观着繁华落寞。“再见”,不是道别,而是再一次相见,在深深庭院中,回看历史的寂寥。通过书中李少白精美的图片和安意如清秀的文字,我...
评分《再见故宫》是由安意如作文,李少白摄影的作品。单说这两位都可以算是响当当的人物。安意如是80后新古典女作家,畅销书作家,善于古诗词评赏。李少白是著名摄影家,《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家,被称为“故宫摄影第一人”。然而所谓”四手联弹“讲究的是相互的配合乃至做对,...
评分故宫,紫禁城,明清两代帝王居住之所,被无数光环笼罩的宫殿,当时百姓永远无法企及的神圣之地,如今被大众观光,历史上作古那些无数灵魂,他们看到如今熙熙攘攘之人群肆意流连其间,他们将做何感慨?再见故宫,作为一座代表着权力的宫殿,在历史的长河中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
书中关于明朝历史的文字,完全是赤裸裸的抄袭@当年明月 的明朝那些事儿,偶尔能看见@安意如 一两句自己的话,娇柔造作到极点,还有底线没?一颗星给@摄影家李少白 真不该和那个安女子合作,毁了自己的清誉。
评分为花完书卡余额才买的,不过是想闲时读来,安抚一下自己时有时无、不为人道、无处安放的小矫情情绪——可本书的文字,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主要原因就在于行文风格不够统一:好比一缕主调是古典、明媚、忧伤的深宫焚香,其中却不时掺杂了吐槽的炸臭豆腐味、花痴的提拉米苏味和脱线的酱油拌荔枝味……违和与出戏之感,难以言表!由此也注意到文章的拼凑感(至少看出了《明朝那些事》和《万历十五年》)。更不必说还不时有一些不大却扎眼的历史细节错误。失望,失望,失望。或许就不该对这种商业写作抱太大希望。我不懂摄影,不过摄影的图片部分定然是比这文字部分高明太多了!——三星里一星给它。P.S.:这雪后太和门广场的封面是书封,打开后的真实封面会给你惊喜——我还是决定把书封给套上了。
评分作者脑补太多,虽也稍许了解她的风格,但此书她是完全沉浸在自我遐想自我玩味的世界里,对于故宫,怎么领会生活赋予这个建筑的苍凉和智慧,把时间的维度拉长,要从真实而粗粝的现实中了解,一个人或一座建筑,原来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们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历史有苦难,但历史是沉默的,而故宫就是我们与历史对话的载体,在故宫已稍许残破的阴影中,你值得对它发呆。ps:作者贬明仰清太明显,崇祯就是积重难返,光绪就是励精图治,宣统复辟都是被迫,但想起蒋勋的话“文学就是有一点点纵容”,也许清朝,也许四爷,就是作者心头那个朱砂痣吧……
评分作者脑补太多,虽也稍许了解她的风格,但此书她是完全沉浸在自我遐想自我玩味的世界里,对于故宫,怎么领会生活赋予这个建筑的苍凉和智慧,把时间的维度拉长,要从真实而粗粝的现实中了解,一个人或一座建筑,原来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们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历史有苦难,但历史是沉默的,而故宫就是我们与历史对话的载体,在故宫已稍许残破的阴影中,你值得对它发呆。ps:作者贬明仰清太明显,崇祯就是积重难返,光绪就是励精图治,宣统复辟都是被迫,但想起蒋勋的话“文学就是有一点点纵容”,也许清朝,也许四爷,就是作者心头那个朱砂痣吧……
评分书太一般,宣传太夸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