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书》就聚集了胡适、蔡元培、王云五、林语堂、丰子恺、朱光潜、马寅初等当时就令人瞩目、现在更令人追怀的学者、文化人士。在读书方法的问题上,他们中有人提倡要有系统,有人却认为兴致更加重要;有人会在眼、口、心、手等部位的运用上逐一叮嘱,有人则将自己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苦读经验倾囊相授。
同一本书,懂得方法的人读了,可以获得智识,应付环境;反之,不懂方法的人,读了却一无所得,反博得“书呆子”的绰号。本书把国内闻名的学者教授所发表的关于他们本人的读书经验汇集起来,以之供读书青年的参考。
如下: 一、整本书里弥漫着民国时期浓郁的读书及讨论如何读书的氛围,比那本大热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早了好多年,但是完全是两种fu!即使不去学习里面的方法,光体会这种民国学术fu也是值了,真是一个美好又优雅的年代。 二、虽然是散文杂文,但是每篇文章的逻辑都非常清晰。 ...
评分 评分在kindle上有幸读了这本繁体字版的《怎样读书》,繁体字于我是有些费劲的,书里引用古文的地方几乎读不懂。这一点希望引起自己注意。 因为是民国文人,所收集的文章的作者也都是参加过五四运动,支持白话文反对旧教育,虽然有个别偏颇之见比如反对古诗词,...
评分装帧不错,几乎没什么内容,即便是大量凑数的文章,要是附上作者简介就好了,后面几篇连出处也没有。买的时候没注意作者是“胡适等”,还心说怎么不记得胡适写过这书,翻开后立即就想起“金庸新著”……P21,第一字典——第一,字典;P27,中国人写信先写国名、省名、县名街名——胡适是怎么从这句话中得出“毫无条理、毫无系统”的?P32,(王云五)“一天能有八小时、十小时的读书时间就够了”——哼哼,等有了小孩,一天有八分钟、十分钟的读书时间就可以偷笑了;P33,我们天天喊着打倒帝国主义,只是因为我们恨他,但中国能不能给他恨呢?(王云五:《怎样读书》)P91,朱光潜:(书)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你自己。
评分读书为了求通达的思想,救己于无助,清心薄功名,精神圆满。
评分已经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不必看了;至今翻书就困的人,也不必看了,刚刚感觉自己有了读书兴趣的人,可以纯当阅读看看,别抱太大希望,不是速成书,也不是方法论,就跟学校让尖子生发表学习心得是一回事。
评分挺好的一本小册子,在书城看完的,深入浅出,可能更适合中学生群体。朱光潜的那篇文章给人的印象很深刻,推荐。还有胡适、蔡元培与编者的话也很值得一看。每次看到这样的文章都会有一种"错位"的感觉,本来应该是很普通每个人都应该懂一些的道理,怎么就沦落到专门拿出来说的地步了呢?就像不要随地吐痰、乘扶梯都应该靠右站立这样的道理一样。
评分已经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不必看了;至今翻书就困的人,也不必看了,刚刚感觉自己有了读书兴趣的人,可以纯当阅读看看,别抱太大希望,不是速成书,也不是方法论,就跟学校让尖子生发表学习心得是一回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