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特吕弗(1932-1984),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创始人之一,生于巴黎。童年由“放浪生活”和逃学组成,14岁开始谋生,在迷恋电影、书籍和做零活中度过。
1953年,他将自己的热情、愤怒和狂热都投入到《电影手册》的制作中。1954年,他拍摄了第一部影片《一次访问》。1958年,他制作的半自传式影片《四百下》获得了戛纳电影节“导演奖”。随之而来的是二十来部影片的拍摄,如《儒尔和吉姆》、《野孩子》、《最后一班地铁》、《星期天快来吧!》等等。其中《美国之夜》获得了奥斯卡奖,希区柯克评价它“是国外曾经拍摄过的最好的影片” 。
特吕弗对希区柯克的友谊从来没有中止过,他们是那么相似:对电影艺术的狂热、严格与激情,对明星的迷恋,还有关于动荡童年的恐惧回忆。作为表现不安状态的艺术家,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让我们分担他们的烦扰。
本书是法国电影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与世界级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就电影艺术问题进行的对话录。这是一本最具“挑战性”的书,它揭示了希区柯克这个易受攻击而又敏感的人的真正本质,也记录下了自默片时代起便活跃在影坛上的这位大电影艺术家行将消逝的艺术秘密。这场交谈进行了四年,希区柯克回答了特吕弗关于自己电影生涯的500个提问。特吕弗以俄狄浦斯求神示的方式向他发出询问,试图通过希区柯克的全部作品去搞清“希区柯克式电影语言”的独特架构——正是这种架构形成了他不可模仿的风格。
大一下的时候,参加电影协会每周末的电影放映。在那之前,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希区柯克”。 依然清晰记得海报上面用黑白拼贴出来的字样: 电影大师希区柯克《惊魂记》《蝴蝶梦》 全寝室一起坐在教室的后面观看。 小小的放映室,秋天的风吹...
评分 评分 评分大一下的时候,参加电影协会每周末的电影放映。在那之前,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希区柯克”。 依然清晰记得海报上面用黑白拼贴出来的字样: 电影大师希区柯克《惊魂记》《蝴蝶梦》 全寝室一起坐在教室的后面观看。 小小的放映室,秋天的风吹...
评分http://rapidshare.com/files/37552513/Hitchcock.rar 60多M 各位慢慢来
老版叫《希區柯克論電影》
评分强强对话
评分“年轻时代,当希区柯克意识到他的外貌把他撇在社会的一角时,他离开了社会,以极为严厉的态度对之进行观察”
评分一部杰作是找到了它完美的形式。最终的形式。
评分你能看見的態度跟熱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