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勤,1952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复旦大学史学博士,1997年至1998年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著作有《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志》、《风声·雨声·读书声》、《被批评与被遗忘的》、《思想史上的失踪者》等。
本书收录的是自由主义学者朱学勤的随笔和一些性学术文章,坦白说他的随笔价值要比其学术类文章价值大。朱学勤是最善于用优美而激情的文笔将其思想表达出来的学者,但激情是一把双刃剑,在捉住他人“马脚”的同时,自己也未免露出“猪蹄”。相反他的随笔,如《思想史上的失踪者》等类名篇,怎么咀嚼都不觉烦厌。但若你只是通过此书寻找出一个自由主义者的心路轨迹或者在字行间发展出哪套“自由主义”理论,那本书的价值无疑就打了很大的折扣。以本书作为一个偏角,引入 “人文精神”讨论、左右之争等90年代中后期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的一些大事件,了解把握其的轮廓,逆游而上找出80年代中后期“文化热”的延迈,顺流而下理出其发展脉络,我想应该这是本书最大的价值,因为在所有的这些事件中,朱学勤都是一个主要的在场者和言说者--当然,这需要时间和耐心。
最近在看朱学勤的《书斋里的革命》。书是图书馆借来的,所以得赶紧看。其实当初去书店就看见这书摆在很显眼的地方,可终究没有买。为什么呢?大概是他的另外一本书《风声雨声读书声》有关系。那本书小小的,书也不厚,装帧朴实。可拿回来一看,基本都在谈哲学问题、思想问...
评分思想的魅力 在一个沉迷思想史的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我心怀疑惑地接近了这本思想份量沉重恐怖的书。全书虽以《书斋里的革命》命名,但“书斋里的革命”这一辑却实在艰深,我的满腔热情至此就止步不前了,之后就只能大步前进了,对于思想的顽石只能绕道而过。 看完全书,回味起来...
评分 评分理性的大厦看似宏伟,然而支撑着它的不过就是几条纤细不堪的人文律令。然而令人寒心的是,总有人在破坏人类在血泊中孕育出来的共有的良知时,还觉得自己特别聪明占了便宜。然而事情的诡谲多变在于,那个人好像还真的占了便宜。任何一个人,哪怕是理想主义者都会承认,理想和现...
评分想读这本书是在一篇杂文上引用的马丁牧师的一段话,所以一直在找这本书,直到有一个在书店里看到,马上买回家,细细读。 但真失望,失望的不是书,而是我的一位天真同事,也中了马丁毒,竟然对单位的事发表他的看法,用自己的政治生命换了一次说真话的机会。 中毒太深,只能在...
此书是在书店看完的
评分中国所谓的自由主义不过是坐而论道主义,自由主义最核心的要义不是言说而是行动。
评分中国所谓的自由主义不过是坐而论道主义,自由主义最核心的要义不是言说而是行动。
评分怀念大学里天天读杂书的快乐时光
评分从常识上说,文化批判越深刻,也越违背常理。追究一事物的原因,如果不适可而止,那就会开启此事物原因的稀释过程。原因挖得越深,距离该 事物就越远,与其他事物之原因的联系就越近,特定事物的原因分子随深入程度而稀释,直至稀释为零。当你好不容易摸到“原因链的终结一环”时,特定事物的原因分子可能已经稀释殆尽,你手里的那一节“最终原因”可能已经越过临界点,正在将你导入另一事物的原因域。这种病态的深刻癖,是生活在观念世界里的知识分子经常容易犯的毛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